讀者Senta Chen來信詢問:目前手中有一些美元,不想因為匯差損失而換回台幣,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讓手中的美元增值呢?
Q:手上有美元,因匯差問題不想換回台幣,除了美元定存以外,有沒有其他保本又能增值的方法?例如:美元保單。
A:先來談談台幣和美元之間的匯率。過去十年的平均,大約是32.5元的台幣兌換1美元,在2009年3月曾經貶值到35.236,但2011年5月也曾升值到28.475,而過去一年的均價則大約在29.6左右,比起歷史平均還要高。因此如果是在2010年以前換的美元,可能成本都在32.5左右,和現在的匯率有將近一成的差距,所以難免覺得換回台幣就有一成的損失,很不划算。
然而在金融海嘯之後,無論台幣或美元的定存利率也都已經大不如前了。以我自己的經驗,在金融海嘯之前的一年期美元定存就有將近6%的利率,而現在卻連1%都不到,所以持有的美元換回台幣不划算,但是定存利率又相當低,當然會希望可以有其他的管道可以讓手頭上的美元能夠增值,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定存有其獨特性,沒有其他的金融商品可以取代,這是必須要有的認知。定存的獨特性包括了保本以及流動性,美元儲蓄險保單或許利率比定存還高,但是卻沒有流動性也不保本,如果中途要把錢提領出來,就會造成違約而必須支付賠償費用。
因此如果要求保本,只有定存一途,「沒有」其他保本又能增值的方法。但如果可以承受資金長期被保單綁住,則美元儲蓄險保單也是一個選擇,只是要注意,是否真的能接受在目前利率最低的情況下將利率鎖在低點?而如果不要求保本,則可以透過承受風險來獲取報酬,投資美元計價的相關資產。
美元保單能不能買,牽涉到兩個未知的參數,一個是利率,一個是匯率,因此變數多,風險也就大,如果認為自己是保守個性的人,建議避免接觸這種不確定性太大的商品,以免未來時常因此而苦惱。
匯率是最難預測的行情之一,因為有許多突發性的政策干擾。台灣屬於出口導向的國家,因此台幣的貶值對出口業者有利,但是卻也會造成購買力的下降,將來台幣兌換美元到底會升值還是貶值,相信沒有人現在就能準確預言,但每一次的趨勢卻往往又是10-20%以上的變化,因此持有美元保單其實要有一定的風險承受性才行,否則可能會睡不好覺。
而利率則相對來說比較能夠知道趨勢,至少美國的利率很明顯已經在谷底了,幾乎沒有調降的空間,金融市場上等待的反而是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升息。但是美元保單的利率會是固定的,在買保單的當下就確定了,不會再變動,所以即使目前的利率比定存高,將來升息之後反而可能會落後給定存。
Q:美元保單的風險有哪些呢?
{DS}
A:要注意的是,有些美元保單是屬於境外保單,也就是沒有在國內立案,雖然在國外合法,但是在台灣的銷售行為已經違法,並且保戶無法受到官方的保護,這些保單因為保費較低、利率較高,所以吸引了不少人,但如果有糾紛就只能自行跨國打官司,甚至理賠也必須透過原文文件的申請,這種保單建議別碰比較好。
而不少國內的保險公司也發行美元保單,這些在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資料庫可以查詢得到的保單,才是發生糾紛時,主管機關能夠協助的合法保單。但是這些保單雖然合法,銷售過程卻可能有許多誤導。
最常見的誤導就是利率或報酬率的計算方式有誤。舉例來說,100元放十年變成200元,年報酬應該是多少?因為總報酬率為100%,除以十年就是10%,對嗎?這是沒有考慮複利的算法,如果100元以10%的年利率定存十年,就不只有200元,而是271元了。而200元則是6.95%的年利率定存十年之後的本利和。所以10%和6.95%,是不是差異很大呢?千萬別被美好的報酬率或利率誤導了,有些保單的利率其實比定存還要差呢!
而另一個也不算少見的誤導,則是把壽險當成儲蓄險來賣。舉例來說,每年繳兩千美元,繳六年就能獲得終身保障,保障的額度還會逐年調高,這其實就是一種增額終身壽險,而不是儲蓄險。雖然預定利率雖然高達3.75%,但是如果當成儲蓄險,則六年繳完後要解約拿回資金,才發現其實拿回來的錢和繳出去的沒差多少,仔細一算,竟然等於只有1.35%的年利率而已,那可就和想像差很多了。
所以這種所謂的增額終身壽險,主要的功能是「壽險保障」,而不是「保本理財」的好工具,千萬別把壽險當成是理財第一桶金的儲蓄工具。至於台幣計價比較好?還是美元計價比較好,其實沒有人知道,因為匯率的變動有可能讓持有美元保單的人因此而蒙受損失,也可能因此受益,但如果不希望承受這種匯兌風險,則建議持有台幣保單即可,也許預定利率較低,但是也會比較安心。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