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巴菲特公布新的持股明細,媒體紛紛報導其中的新成員 - 蘋果。因為巴菲特以前是不碰科技股的。
但除了蘋果之外,巴菲特還多買了威士卡 (Visa,股票代號V) 。如果再算上萬事達卡 (Mastercard,股票代號MA),那他在這兩大公司的部位其實比蘋果還多。(更不用說原本就買很多的美國運通了)
這產業為什麼值得巴菲特投資?因為他們跟生活密不可分,而且很難被取代。只要景氣好,我們刷越多,他們就賺越多。不用管科技趨勢在哪,主流產業是誰。非常單純。(相當符合巴菲特的宗旨對吧)
雖然單純,漲勢卻不弱!美國運通、威士卡、萬事達卡這三大龍頭,從金融海嘯後到現在,股價漲了....
前三大龍頭,金融海嘯後漲了五倍!比Google還多:
那為什麼跟生活密不可分呢?在了解這塊產業之前,我們先得來看看,沒有這些公司的話會如何......
在沒有信用卡組織之前,銀行很忙......
信用卡標榜的是「先享受、後付款」。而當我們拿到東西、享受完了以後,商店就得跟發信用卡的銀行請款,請銀行拿錢來。如果只有一間銀行發信用卡,那其實很簡單......
但怎麼可能只有一間,大家都在發信用卡!所以,事情就越來越麻煩......
店老闆必須跟好幾間銀行請款,銀行也必須應付好多間商店。而用信用卡的人越多,就越複雜。(而且發明信用卡時還沒網路咧)
{DS}
所以為了省事,也為了共同把餅做大,這些發信用卡的銀行們,就共同成立了......
各銀行為了省事,共同成立了威士卡等公司
這樣一來,事情就簡單多了。店老闆和銀行們,以後都只要對威士卡等公司就好。他們會居中協調,會負責把錢算清楚,讓大家更方便。
但也因為他們是銀行成立來算錢的,所以......
他們只負責連接銀行,不負責發卡。
這些發信用卡的銀行,怎可能把發卡的利潤讓出去呢?發信用卡的銀行可以從刷卡金額中抽成,(抽一點而已,大部分是給裝刷卡機的銀行)可以賺遲繳的滯納金和利息、還能派電話行銷部隊推產品,生財管道多多。
而這些收入,跟威士卡等清算公司完全沒關係。但雖然他們賺不到利息和滯納金,卻也不用承擔客戶的信用風險,業務變得更單純。
以威士卡為例,他們的收入可以分成三類:
*服務費:提供銀行各類商品的費用,用「金額總量」來計算。(威士卡公司有不同等級、不同種類的信用卡,也有簽帳卡等其他商品)
*資料處理費:就是前面提到的幫忙算錢的費用。用「交易筆數」來計算。
*跨國手續費:下次出國前可以打去銀行問客服,他們會說一些額外的費用。 就是這個了。
所以,我們每刷一次卡,他們就可以賺一小筆錢。要不讓他們賺錢還不容易咧,因為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信用卡,是威士卡/萬事達卡:
另外一半則是中國的銀聯卡,也是由中國銀行們聯合成立的組織。據說銀聯卡的發卡量和交易金額已經超過威士卡,成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組織了。但銀聯卡大多都在中國境內,海外用戶不多。(而且銀聯卡也沒上市)
這就是威士卡/萬事達卡公司的威力。不管我用哪間銀行的卡,只要上面有他們的標誌,他們就會賺一點錢。完全以量取勝。
可是卻有一間百年企業,完全走另一種模式。而且也很成功!那就是老牌道瓊成分股、也是巴菲特主要持股之一的「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股票代號AXP)。
美國運通跟威士卡等公司的賺錢方式不一樣,在解釋哪邊不一樣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銀行是怎麼靠信用卡賺錢的。
如果我今天開店,裝了富邦銀行的刷卡機,客人卻拿花旗卡來消費。那我這位店老闆,就必須拿消費金額的3% (本文%數都是舉例)給富邦銀行。然後富邦會再分1% 給花旗。就像下圖這樣:
但美國運通不是。
美國運通不同,他們全包了
{DS}
美國運通信用卡是這樣賺錢:
美國運通自己發卡,自己抽成。所以我們每刷一次美國運通卡,他們就從頭賺到尾。不用分佣給發卡銀行,不用付錢給威士卡等公司,遲繳的利息跟滯納金也進他們口袋。(但他們也得承擔客戶的信用風險),一條龍的服務啊。
這也是美國運通鎖定高資產客戶的原因,因為刷卡金額越高,他們賺越大。下圖可以看到, 抽成占美國運通收入的一半以上,年費則占不到一成:
但美國運通要賺錢,我們必須「刷他們的卡」才行。他們雖然「刷一次賺很大」,但是卡片不多。如果我們刷別家銀行的卡,美國運通就沾不到邊啦。相對的,威士卡、萬事達卡則是「刷一筆賺一點點」。而且產品鋪天蓋地,到處都有。
這也是美國運通最近面臨的麻煩,有越來越多銀行在搶客戶了。(而且Visa還挖走了美國運通的老夥伴 - 好市多)美國運通要怎麼反敗為勝?我們可以繼續看下去。
信用卡產業雖然很會漲,但空頭時也很會跌
不管是美國運通的「一條龍模式」,還是威士卡的「刷一筆賺一點點」,都逃不過全球景氣的影響,甚至被影響得更深。景氣好、人們願意刷卡,他們就賺更多。景氣不好,人們節衣縮食,那他們也得勒緊褲帶過日子。
所以當大盤好的時候,他們會漲得更高,就像最近這幾年一樣;當大盤慘的時候,他們會跌得更深,一點抗跌作用都沒有。就像美國運通在金融海嘯的表現那樣:
但其實它不用抗跌,因為我們可以用一點小技巧,來抓住大漲,避開大跌。詳細內容請參考這篇舊文:「看好一檔股票、卻有點沒把握時,你可以這樣做。」
最後
有些股票,像金融股、科技明星、運動用品等,我們需要研究得更深。我們得要判斷公司競爭力,或研究大環境的變化,才能用他們超越大盤。
但另一些股票,他們本身的地位很穩定,因此更跟景氣相關。這些公司有的是大到難以取代,有些是本身的特性讓別人很難競爭。像是本文介紹的信用卡組織,或是聯合健康集團 ,還有納斯達克證交所,都是這一類型。
這類股票的特性就是:「大盤好時他更好」、「大盤慘時他更慘」。所以只要能抓住他們的大漲、避開他們的大跌,那超越大盤,就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了。
延伸閱讀:這三家大公司財報再次驗證:全球的消費力道都在靠美國人獨撐
本文獲「百舜的美股&投資專欄」,原文:只要刷卡他們就賺錢、欠錢不還他們不賠!巴菲特也持有的產業-信用卡公司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