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全球失落於經濟減速的時代,更可能引發令人擔憂的經濟衰退。大數據預測分析公司 Prevedere Software 的資深經濟學家 Andrew Duguay 於媒體《CNBC》撰文指出,這串骨牌效應起於全球經濟疲弱,接著國際貿易活動減緩、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衝擊跨國及 B2B 公司營運。如今,消費者也受到影響並緊縮開支;換來的結果,就是萎靡的第 1 季 GDP 表現。
Duguay 指出,前述種種景象,過去在 2001 年與 2008 年發生經濟衰退前均曾出現過,但目前經濟情況與當時幾無二異;許多指標均顯示美國經濟離好轉還有段長路,而經濟的「黑天鵝」更為清晰,即疲弱的消費者信心。
週五 (13日) 美國將公布 4 月份零售銷售數據,對於掌握消費者在第 2 季的表現相當重要;同時,這也是觀察第 2 季 GDP 成長方向的首要指標。由於消費者支出占據美國 GDP 絕大比重, Duguay 擔憂,若零售數據不及預期,接下來 2 個月就得出現更大的反彈幅度,經濟才有辦法在第 3 季加速成長。
然而,若望向近來就業報告內容,可發現到薪資成長限於停滯,意味著零售數據恐怕也難報喜。 Duguay 進而指出,有 3 大指標正不斷打擊消費者與經濟,包括薪資、通膨與消費者信心指數。
基層員工的週薪僅較去年 (2015) 同期增加 1.3% ,同時也在放緩。年初以來,薪資通膨幾乎已減少 1% ,係 2009 年以來首見。儘管整體物價通膨下降,對消費者來說是項利多;然而,名目新資無法上漲,仍打擊民眾的消費信心水準。今年消費者信心指數減速,可見一斑,從而影響未來零售銷售表現。 Duguay 表示,若民眾感受沒比去年好,要這些人怎麼多花錢?
然而,一旦物價通膨升幅加快,經濟表現可能會演變為棘手的問題。誠然,情況雖未演變至此,但過去 6 個月來大宗商品市場已找到一些支撐,不難想像今年通膨會重拾動力,尤其當前全球貨幣政策都過於寬鬆,利率也處在低水準。
Duguay 以原油為例,由於其作為其他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基準,因此當油價重挫時,食物價格也跟著下跌。然而,今年油價呈現反彈走勢,可預料到食物價格隨之上揚或調整,進而影響消費者信心指數。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