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配圖是這名權威人士去年第一次透過人民日報表達意見

神秘中共高層「權威人士」一年內第三次透過人民日報頭版二版,大篇幅對中國經濟進行分析與定調,對於由政府政策主導色彩很重的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意義,這也是市場揣摩中央上意最直接的方法。

諱莫如深的中共高層,對於重大事件或是國政現況,匿名以權威人士名義透過黨媒人民日報發言由來已久,毛澤東當年在人民日報上反美批蔣即是如此,因為是以「權威人士」的身分發言,所以可以更暢所欲言,就算未來真出什麼紕漏,也找不到真正的人來負責,但是又能夠定調是高層的態度,可以說是有權無責的發言方式。

說這些話講給誰聽?

當然是仍在爭執中國經濟走向和政府政策該如何應對的官方執行單位,與揣摩政府各項政策走向的市場。

至於「權威人士」究竟是誰?

可以說必定是很高層才能佔據人民日報最重要的版位,因為要一錘定音正告最高層的立場,習近平或其核心經濟幕僚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可能性最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是中國經濟決策的核心部門,習近平自己就是組長。而劉鶴則同時也是中國國家發改委的副主任,是中國經濟政策的核心智囊)。

到底說了些什麼?我們該聽懂什麼樣中國中央的政策態度?

權威人士講了中國經濟的五大問題:

一、中國經濟形勢如何

別被首季經濟觸底回暖態勢給誤導,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不會是一兩年可以解決的事。

二、如何宏觀調控

中國經濟面對的是結構性問題而不是週期性問題,最需要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新動力、形成新結構,這意味著分化越快越好。凡是主動適應新常態、重視創新和質量效益的,發展態勢都比較好;反之,壓力都比較大。

由投資拉動的需求側刺激不是中國經濟轉型改革的主要手段,供給側是主要矛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必須作為主攻方向。需求側起著為解決主要矛盾營造環境的作用,投資擴張只能適度,不能過度,絕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中央一直強調不以增速論英雄。但是,槓桿問題就不一樣了。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槓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那就要命了。

•股、匯、房市

股市要立足於恢復市場融資功能、充分保護投資者權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加強發行、退市、交易等基礎性制度建設,切實加強市場監管,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嚴厲打擊內幕交易、股價操縱等行為。

匯市要立足於提高貨幣政策自主性、發揮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在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同時,逐步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有彈性的匯率運行機制。

房子是給人住的,這個定位不能偏離,要通過人的城鎮化「去庫存」,而不應通過加槓桿「去庫存」。

{DS}

三、供給側改革怎麼推

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更多地減少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更多地發揮好決定性作用。但是靠什麼手段能做到這一點?「解鈴還須繫鈴人」,減少行政干預離不開政府自我革命。比如,減少對「殭屍企業」的補貼,不靠行政命令、單靠市場行嗎?

中國政府五大任務

1.去產能:各地要明確具體任務和具體目標,加大環保、能耗、質量、標準、安全等各種門檻准入、制度建設和執法力度;處置「殭屍企業」,該「斷奶」的就「斷奶」,該斷貸的就斷貸,堅決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

2.去槓桿:要在宏觀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依法處置非法集資等亂象,切實規範市場秩序。

3.去庫存:要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農民工進城的財稅、土地等配套制度。

4.降成本:就要把整體稅負降下來,把不合理的收費取消掉,把行政審批減下來。

5.補短板:就要注重脫貧攻堅的精準度,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錢從哪裡來、投到哪裡去」的體制機制。

四、對中國中央政策的預期管理

宏觀經濟政策不能搖來擺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導向越明確,落實越有力,市場預期就越好。反之,如果我們還走需求刺激的老路,市場就會擔心遲疑、無所適從。

五、經濟風險如何防

高槓桿是「原罪」,是金融高風險的源頭,在高槓桿背景下,匯市、股市、債市、樓市、銀行信貸風險等都會上升,處理不好,小事會變成大事。

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去槓桿。在利用貨幣擴張刺激經濟增長邊際效應持續遞減的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槓桿的幻想。

當前就業領域最突出的問題是,對「殭屍企業」的處置、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會引起下崗壓力顯性化。這輪下崗的行業和地區較集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其中很多是40-50歲職工。

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完善相關政策,講究工作方法,穩妥審慎地去產能:一是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於處置「殭屍企業」。我們強調要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但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

結論

聽懂了嗎?中國政府高層面對經濟問題的態度,在這次的專訪明確表態要大家不要心存幻想。

首先,市場化與供給側改革是核心,像四萬億拉動投資刺激需求的政策不在中國政府的考量範圍內。

其次打預防針,改革是痛苦的,而經濟轉型沒那麼容易觸底,要做好苦日子的準備,一定會有一群舊產業的國有企業和勞工要犧牲。

同時政府高層對加槓桿態度負面,未來對於金融市場的槓桿控制可能會提高,同時對於靠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也持負面態度,未來可以緊密觀察中國央行實際作為會是如何回應高層的呼籲。

中國政府高層透過官媒喊話的傳統已久,這次明確看到了中國中央對於總體經濟形勢和政策態度的走向,但是中央講十分,下到地方和一線單位執行的剩下幾分向來是一個大問題,但市場與地方政府能夠透過這個權威人士的表態,體察「上意」究竟為何,這也是預期管理的一部分,A股聞聲即現大震盪就是一個明證。

作者簡介_IEO

一個喜歡分享國際經濟和產業與重要政經趨勢分析的部落客。

「國際經濟觀察」部落格
「國際經濟觀察」臉書粉絲頁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