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手上拿著本書的讀者知道一件事。
日本出現了大量的「下流老人」(即貧窮老人)。這種下流老人的存在,對日本社會帶來了無法估算的衝擊。
下流老人,顧名思義,是為了說明無法正常度日,被迫過著「下流」(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所創造出的詞彙。
日本之所以會創造出這個詞彙,就是因為不只是現在的高齡者,在不久的將來即將步入晚年的人們,生活也可能陷入困頓。現在的日本有可能出現堪稱「總計一億人的老後崩壞」的狀況。希望大家理解,下流老人這個字眼並沒有瞧不起或歧視高齡者的意思,而是為了如實表達日本社會的現況所創造的詞彙。使用下流老人這個名詞的目的在於說明高齡者的貧窮生活,以及潛藏在其背後的問題。
在本書出版之前,2014年在NHK Special節目中,便播放了以「老後破產」為主題的內容。節目中報導了部分過著窮困生活高齡者的現狀,引起了廣大迴響,不過,並沒有討論到造成這個現象的社會背景和雇用、社會福利等問題。觀眾雖然了解了部分問題,卻無法掌握整體樣貌。
之後,報紙和週刊也相繼針對高齡者的窮困現象進行報導。可惜並沒有出現囊括整體且容易理解的文獻。就因為很多報導都只擷取部分現象,反而更加深了民眾對老後生活的不安。
日本高齡者的貧富差距和貧窮問題,比各家媒體報導的還要嚴重,可以預見往後這些問題一定會變得更加普遍。這不是輕微的威脅或警告,事實上,這種與大眾切身相關的「高齡者的貧窮=下流化」現象已經展開,而且,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領取薪資接近平均值的上班族和所謂的白領階級勞工,都不能倖免於難。細節之後會在書中詳述,但我想先告訴各位,就算工作時的平均收入達到四百萬日圓(約一百萬台幣)左右,也就是說,可以拿到極為一般的收入的人,在高齡期還是很有可能出現淪為下流老人的危機。
根據推測,現在過著一般生活的人,退休之後便無法過著普通生活,也就是說,會淪落至下流生活。
許多人或許都希望,老後也可以像之前一樣安心生活。但是,極有可能無法如願。
下流老人現在依然四處可見。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到超市時,只拿著廉價小菜到收銀檯排隊的老人;因為生活太過困苦而順手牽羊,被店員或警察斥責的老人;因為付不出醫藥費,無法治療疾病,故而在家服用成藥,藉以抑制痛苦的老人;還有,無人照顧,一個人孤獨邁向死亡的老人……。
這些高齡者的現況只是下流老人的冰山一角。而且,很讓人驚訝的是,並沒有太多人知道它的實際狀態和背景。也或許是因為太恐怖了,所以大家下意識地移開視線。
我這十二年來,一直以埼玉縣為中心進行NPO法人活動,援助包括下流老人在內的生活窮困者,並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許多生活窮困者的慘狀。這次,我根據這些實際經驗,更深一層地探究讓許多人感到不安的「老後貧窮」。如果可以了解實際狀態,知道些許對策,對自己的老後生活應該就能有所因應。
因此,在這本書中,除了日本目前估計應有六百到七百萬名的下流老人實際狀態,以及其社會背景和未來預測,我也提出了針對貧窮的自我保護策略,請大家將它們運用在自己的老後生活和往後生活的對策中,在思考淪落為下流老人時該怎麼辦,或者淪落之前可以做些什麼的同時,面對現實地閱讀。
{DS}
究竟何謂下流老人
我在埼玉縣埼玉市,經營以援助生活窮困者為目的的NPO法人團體。
NPO每天都會聽到因貧窮而受苦的高齡者發出哀號,我們雖然會持續協助他們接受必要的服務和社會福利制度,但是,最近「下流老人」的問題已經明顯浮上檯面。
請試著想像一下。
早上,在微亮的天色中醒來。從窗簾縫隙灑進的陽光映照著充滿灰塵、衣服和傳單四處散落的三坪大房間。身體感覺相當沉重,無法隨意移動。花了十五分鐘,好不容易從滿布斑點的污穢棉被中起身,洗了把臉。從鍋裡裝了一些昨天的剩飯來吃,還吞了許多藥。因為有痼疾,所以一定要吃藥。但是,藥錢很貴,沒辦法經常上醫院,所以,把拿到的藥分成一半來吃。
吃完早飯、換好衣服之後,走向位在自家附近的公園,在那裡的長椅上度過一天。年輕學生和帶著孩子的一家人經過眼前,沒人跟他說話。沒有孩子,配偶在幾年前去世了,和親戚也沒有聯絡,甚至不知道對方現在在哪裡。
傍晚回到家裡,以預先買好的廉價米和一道便宜的小菜打發晚餐。若偶爾奢侈一點,大概也就是吃同為廉價商品的切壞的水果盤。為了省電不開電燈,只有電視的光亮。上個月,存款開始低於二十萬日圓,雖然有年金可拿,但並不夠用。再這樣繼續下去,只要幾個月存款就會全部用光,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
晚上九點,早早就鑽進棉被裡。安靜的房間中只有時鐘秒針發出的聲響。心裡偶爾會想:「快來接我吧。」然後,再度入眠。
這並非虛構的故事。事實上,真的有高齡者過著這樣的生活。
比方說,在炎熱的夏日,因為不想花太多電費而不開冷氣,結果在室內中暑的人。沒有可以依賴的家人或朋友,一整天什麼事都沒做,一整年都是獨自看著電視的人。只能吃泡麵或雞蛋拌飯這種簡單的食物,沒辦法正常吃三餐的人。住在屋齡四十年的破爛房屋中,沒辦法修補房子,因為從縫隙中吹進的風及害蟲、疾病而受苦的人。雖然身有痼疾,但因為付不出醫藥費,所以忍著痛苦在自家休養的人。因為太過孤獨,所以帶著少許金錢,成天泡在遊艇競賽場或自行車競速場的人。付不出房租,不得不在附近公園中生活的人。在便利店偷了三個便當,一邊哭訴肚子餓,一邊拜託人家讓他入獄服刑的人……
在知道實際的現況之前,我一直以為所謂高齡期,應該是過去的種種努力終於得到回報的時期。因為家人和朋友等許多關係而得到照顧,將人生剩餘的歲月都花在旅行和興趣上,在富裕和溫暖中邁向人生的終點……
但是,我不得不說,這樣的印象和現實有著極大的落差。
正因為如此,我希望盡量讓多一點人知道下流老人的問題。如果置之不理,社會將無法持續運行。我相信下流老人就是一個這麼重大的「社會問題」。
那麼,究竟何謂下流老人呢?
我將下流老人定義為「過著及有可能過著相當於生活保護基準生活的高齡者」。
簡單來說,就是難以過著國家訂定的「最低限度的健康且有文化生活」的高齡者。
{DS}
所有人都可能變成下流老人
——從「普通」轉變為「貧窮」的典型模式——
我們還聽到了這樣的聲音:
「沒有針對老後生活做計畫的人,應該會變成下流老人吧!」
「應該是把錢亂花掉了吧!」
「我有存錢,所以不會有問題。」
的確,如果沒有真正面臨危機,或許很難想像。
但是,下流老人毫無疑問地是「我們」的問題。
來接受諮詢的人並不是特別奇怪的人,許多人以前都是上班族等一般勞工,其中甚至還有公司董事或公務員。不管什麼職業都會成為下流老人這一點,是相當嚴重的問題,絕對不是只有毫無計畫、過著放蕩生活的人才會變成下流老人。
從「普通」淪落至「貧窮」的幾個模式
回想之前看到的下流老人實例,雖然程度各有不同,但很多人也都盡可能做了努力,也非常謹慎地過活。即使如此,還是無法阻止貧窮化。
從現在開始,我將透過實例,介紹淪落為下流老人的幾種代表性模式。
首先,在前半部的,將透過我們一年內看到的約300名各種生活窮困者,淪落成下流老人的過程,以及將其結構類型化的模式。簡單來說,也就是變成下流老人的幾種模式。
並非是已經存在的下流化模式,應該說是從現在開始可能會增加的「預料中的模式」。以這層意思來說,對現在還在工作的世代而言,這應該是為他們的「切身問題」。
我希望看了這些內容的「一般人」可以理解,自己陷入「下流」狀態的可能性有多高。
〈模式1〉因為疾病或意外而支付高額醫療費
人生「高齡期」的延長
〈模式2〉無法入住高齡者照護設施
驚人的老後貧富差距,沒有錢就無法接受像樣的照護
〈模式3〉子女因為工作貧窮(年收入兩百萬日圓以下)或身為繭居族而依靠父母
子女到「黑心企業」任職
老家變成「沒有柵欄的監獄」
〈模式4〉不斷增加的熟年離婚
熟年離婚的盲點
如果丈夫一味埋首工作,太太一定會跑掉
〈模式5〉罹患失智症,身邊也沒有可依賴的家人
失智症+一人獨居+惡質業者→下流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