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

錢若用在對的地方,可以帶來快樂

我太太和我結完婚後隔天,我們準備從洛杉磯開車橫越全國,到位於紐澤西州普林斯頓的新家。雖然我們很期待蜜月能趕快開始,我還是花了四個小時幫我們那台福斯汽車換油。同時,我太太在盤點婚禮的禮物,包括幾千美元的現金和支票。不知怎的,我從沒想過要從禮物箱裡拿個20美元,把車直接開去汽車修理廠。一直等到換好油,車子也組裝好時,已是深夜時分──我才開始想要拿頭去撞擋風玻璃。

換油事件不只是錯在沒有常識而已。我們當時要搬去普林斯頓,好讓我完成經濟學的博士學位,但是眾所皆知的關於「貨幣可以換成商品或服務」的事實卻一點也不在我的腦袋裡。我唯一的藉口就是,大概得了什麼新婚症候群吧。不過,至少我學會了一生受用的教訓:如果你把錢用在對的地方,它可以帶給你快樂。

當你累了、壓力很大,或是厭倦了,把照顧小孩最難過的幾個小時外包出去,可以挽救你一整天的心情。不過,父母不需要花很多錢來逃避愁雲慘霧的情緒。大多數美國人有能力一個禮拜請幾個小時保母。就算只買到週末裡一點點自由的時間,這個好處還是很大的,因為照顧小孩子最難的就是最後那幾個小時。如果你有兩個小孩,請一個兼職的保母可能比買輛新車更能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既然談到錢,不妨想想其他幾個把錢轉換成快樂的方法吧。常見的像是:花錢叫外燴、電子保母、打掃服務;這些是疲憊、壓力大又感到厭倦的爸媽們最好的幫手。較不常見而且較有爭議的選項是:當你需要小孩的幫助時,少對他們嘮叨,多給他們獎勵。

小時候,每拔10根草我媽媽就會給我1美分的獎勵。我如果抱怨,她就會抗議:「有錢拿你就該感到幸運了。你住在這裡,當然要付出啊。」想像一下她的話是多麼有力。在我媽的奴隸工資制度下,她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嘮叨,我才有可能動一根手指。

現在我當了爸爸,我還是覺得當年我媽那金錢誘因的勞動政策很蠢。為什麼爸媽們要累得半死,從小孩身上硬擠出一些勞動力?

不要每件小事都付錢給小孩。但如果你要賦予孩子一項特別的任務,或是一再重複的勞務,就讓他們對付出感到值得。交換好處的效果不錯,特別是對年紀小的孩子而言。「如果你好好吃飯,不要抱怨,你就可以吃甜點。」「等你把玩具收好之後,就可以看電視。」或是「如果你把碗盤收起來,我就載你去購物中心。」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給現金也絕對不會有錯。你又不打算養一個共產黨員。

{DS}

如果慷慨的條件不被當一回事,那麼你可能給小孩太多非現金的福利了。你不能期待一個禮拜有40美元零用錢的孩子會很想做事。不要加倍嘮叨,而要將你給他的一些福利變成有做事才有得拿。

保護你的小孩免於承受第二手壓力

「如果媽媽不快樂,沒有人會快樂。」表面上,這句話提醒我們要對媽媽好一點,但是它其實還有更深的意涵:當心你為家人所做的犧牲。若你其實不想帶孩子去滑雪,你的壞心情可能很容易就毀了那個假期。要平衡一點,若你說不想去,你的小孩可能更高興。他們會覺得失望,但至少不會在他們想換收音機頻道的時候,因為你對他們大吼而受到傷害。同樣的邏輯,如果你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自己去看場電影,你的小孩會更開心。雖然你跟家人少花了一點時間相處,但是當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你的態度會更好。

很多父母會擔心二手菸的問題。但是,想想二手壓力吧。如果你為了給小孩一個特別的恩惠而讓自己很慘,他有可能會享受到(恩惠)。但如果他感覺到你的負面情緒,他可能也會受到感染(負面情緒)。

第二手壓力是小孩子最大的痛苦來源之一。在「問孩子們」(Ask the Children)調查中,研究員艾倫.蓋蘭斯基(Ellen Galinsky)訪問了三到十二年級、超過1千名小孩,並且要家長猜孩子們的反應。有一個關鍵問題是:「如果你可以實現一個願望,來改變爸爸/媽媽對你生活的安排,那個願望是什麼?」小孩子的回答很驚人。他們很少希望跟父母多花時間相處,而是更希望爸媽可以不要那麼累,那麼有壓力。父母則完全在狀況外,沒有人猜到,小孩子會用那唯一的願望讓自己的爸媽有更好的心情。

{DS}

蓋蘭斯基也請小孩子針對十幾個問題為父母的表現打分數。整體來看,爸媽的成績還不錯。媽媽的平均GPA是3.14,爸爸則是2.98。大部分的父母在「欣賞我的本質」、「讓我覺得我很重要」,以及「能夠參與我生活中重要的活動」等項目都得到A。怒氣管理則是爸媽們的致命傷。超過40%的小孩在「當我做了讓他們生氣的事情時,他們能控制自己的脾氣」這一項,給爸媽C、D、F的分數──是整張成績單上最差的一項。

當我傳授「爸媽也很重要」的觀念時,面臨很多阻礙。然而,若你不僅想到小孩,而且還傾聽他們,最後你會開始遵守我的很多忠告。小孩子可能不了解,他們會因為對父母要求太多而讓自己不快樂。但是父母親應該夠成熟,能保護小孩免於承受第二手壓力。當你無法用一個真誠的微笑幫助你的小孩時,溫柔地拒絕有時候是更仁慈的。

書籍簡介

書名:生個孩子吧:一個經濟學家的真誠建議
作者:布萊恩.卡普蘭(Bryan Caplan)
譯者:陳佳伶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12/07/13

作者簡介

是美國喬治梅森(George Mason)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也是EconLog部落格(econlog.econlib.org)的主持人之一,該部落格是《華爾街日報》前25大經濟學部落格之一。他的前一本書《理性投票者的迷思》(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被《紐約時報》選為年度政治類最佳書籍,並入選《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好書。他的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他目前與妻子和三個小孩住在維吉尼亞州奧克頓(Oakton)市。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