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上歐洲央行的一席會議,讓華爾街的交易員動了起來,平靜多日的外匯市場也整個震盪開了。因為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說:「如有必要,寬鬆政策將實施至2016年9月甚至更晚。」
這個宣布也讓當晚美股大漲了300多點。外匯市場部分,歐元短線多頭損失慘重:
相隔一天,中國央行也緊接宣布,調降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至1.5%;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原本悠哉的星期五晚上,亞洲雖然已經收盤,美國電子盤也是應聲大漲:
如果讀者不清楚這幾個新聞代表的意義,畢德歐夫試著用更白話的方式,告訴大家為什麼這很重要?
{DS}
美國升息行動可能無法順利進行
目前世界經濟是由中國與美國兩大強權領導,各國都有央行,但美國央行的政策影響全球最大,另外分別有歐洲央行、中國央行、日本央行,合計四大央行引領全球的經濟活動。
一直以來,當預期經濟成長放緩或衰退,就會降息來刺激經濟;如果經濟狀況很好甚至過熱,就會升息來潑個冷水......就像我們烤肉的時候,覺得火不夠大,就要加一些木炭然後煽個風; 如果火太大,肉會烤焦,這時候就要拿掉一些炭火,甚至先把肉拿起來,噴一些水讓炭火降溫。
但這幾年來,美國降息降到史上低點,歐洲與日本也是相同情況,日本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經陷入這種窘境。俗稱:「殭屍經濟」。
日本從80年代大泡沫以來,很多企業或銀行其實並不賺錢,但是因為極低的貸款成本,以致於可以苟延殘喘。
「不賺錢又如何?反正政府也不希望我倒!」這大概就是殭屍經濟的寫照。
全球四大央行最晚加入這波印鈔行動的,就屬中國央行了。眾所皆知,中國這幾年經濟發展非常快速,各項基本建設紛紛到位,而GDP的成長更是漂亮。(當然我們不知道這是否能信任?)
{DS}
但目前中國GDP增速下降至近25年來最低,舊的成長引擎──製造業和建築業急速放緩,而新的成長引擎──「消費」(或服務業)卻還不能挑起重擔。目前中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僅相當於官方目標的一半,而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持續走低,意謂央行仍有進一步的寬鬆空間。
這樣下去,美國有辦法不顧全球的經濟放緩,獨自在12月升息嗎?目前看來難度很高。
歐洲、中國接連兩天的表態影響了我們什麼?
過去這幾年市井小民感受最深的,不外乎就是買個便當好像變貴了,另外奶粉、尿片、飲料、雞排好像也都變貴,各大夜市彷彿變成觀光客的天下,商家順勢把價格拉高,當然還有引起民怨的「房價問題」。
前陣子跟一個朋友聊天,我們聊到最近台灣景氣似乎不是很好,但股價指數卻撐在一個相對高點,目前8600點雖然無量,但也不跌。
朋友開玩笑說:「會不會因為錢變薄了,所以公司的獲利雖然普普,可是股價卻很有撐?」價值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價格不同。
我驚了一下,因為假如一家公司市值100億台幣,在20年前這可能是很大的公司,但是現在連台股前100大公司都不是!(截至10/25,台股權重第100大公司市值為300多億。)
這意謂好公司未來價格會攀得更誇張,而壞的公司也「未必」就便宜。這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就只是「錢變得更不值錢」罷了。
{DS}
科技股三大龍頭財報亮眼帶頭上攻
Google母公司Alphabet在10月22日公布Q3季報,每股獲利5.73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4%,季收入達到186.8億美元。該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中上漲了23%。圖為Google上週五(10/23)收盤行情:
亞馬遜則受到快速增長的雲端運算業務和超乎預期的銷售,Q3意外獲利,淨利潤7900萬美元,每股收益17美分,遠超乎分析師們預計的每股13美分虧損。亞馬遜今年以來股價漲超80%。圖為亞馬遜10/23收盤行情:
而微軟財報營收217億美元,與同期相比下滑2%,也優於華爾街預期,每股獲利67美分,比預期高;淨收入增長2%至46億美元。微軟業績超乎預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Windows系統業務在三個月前創下歷史最大淨虧損之後有所改善。而最讓我們關注的是微軟的第三大部門─雲端運算。該部門銷售比同期增加8%至59億美元,主要產品Azure過去一年營收急速成長。圖為微軟10/23收盤行情:
{DS}
未來在資金氾濫的市場中,強者恆強會繼續上演,而這三家表現亮眼的科技股,也請讀者密切注意,因為第四季末還可能有更大的驚喜!
[快速結論]
價值跟價格有什麼不同?千元紙鈔如果單論那張紙,其實沒任何價值,鈔票的價值是因為政府的擔保與信用,假如你還以為今天的1000元跟20年前的1000元是一樣大的,那你肯定成為這波世界寬鬆政策下的犧牲品。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