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

財政部長張盛和(左)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兩人為了股市稅制,多次針鋒相對。商業周刊/程思迪攝

近來全球市場股災頻傳,人心惶惶紛紛在找主要原因是什麼,有人說是反映美國升息預期的恐慌,有人說是中國經濟硬著陸,但我可以用消去法告訴各位一個非常肯定的答案,就是股市大跌的主因絕對不是因為台灣證所稅,也不會是因為台灣沒和大陸簽服貿和貨貿。

香港和新加坡都沒有證所稅,韓國和新加坡都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FTA版圖,但以美元計價的ETF中,台港星韓今年以來跌最重的是新加坡,其次是韓國,台灣跌幅在第三:

綠線為新加坡,黃線為香港,紅線為台灣,藍線為韓國。來源:Google Finance

當然我們不必諱言證所稅對台灣資本市場的影響,不管是大戶出走、量能不振等,也不必掩飾台灣投資不振,產業轉型卡關難以拉動經濟新動能成長的事實,但整天把證所稅和服貿貨貿當模板,只要股市一跌就怪證所稅、怪FTA談判,實在是非常無知且病態的心理。

媒體和商界大老們常在罵年輕人沒有國際觀,我相信台灣股市跌就怪證所稅和FTA談判停滯的人,也不會太有國際觀,因為沒有證所稅的國家也在跌,有超多FTA的也在跌,明明就是全球經濟問題,卻在扯不是重點的東西要來救經濟和股市,很可能是緣木求魚。

這波下殺的傳導基本上就是新興市場預期美國升息熱錢回流,美元強勢,中國經濟降溫需求不足,原物料包括原油金屬都進入熊市,多國房市在各國政府打房和熱錢流出的背景下也緩步見頂 ,中國智慧機市場飽和,科技業主導的台韓自然成長動能不足,靠外部需求,日本和歐洲都正在施行無限QE,貨幣競貶情形下消費力也未提升,整體外部需求不足,靠出口外銷和投資房地產支撐的東亞經濟自然難撐。

在這樣國際環境下,美國獨木也難撐世界經濟,回檔是預料之中,而上周(8/17~8/21)跌最深的,就是那些拉起美國大牛市的龍頭主力股們,像是市值第一的巨獸Apple,一周就跌掉8.8%,生技大牛股GILD也跌了8.8%;強勢的FB跌了8.85%,還有漲勢非常凌厲的Netflix更是一周狂瀉15%。下圖為各產業8/17~8/21漲跌幅:

圈圈大小代表市值,如最大的紅色圈圈就是Apple;X軸是產業分類,如綠為原物料,紅為消費品,黃為金融,淺綠為生技醫療,藍為工業品,深藍為服務,橘為科技,紫為公用事業;Y軸的高低是當周漲跌幅。來源: Finviz

拉到更長的時間來看,許多美國重要的大公司都已進入空頭,從今年高點來算跌幅超過20%,就連Apple也不例外。下圖清楚可見,原物料相關產業是最慘重,也最早進入熊市的,至今仍是跌跌不休,再來就是科技類股中的半導體業,巨頭紛紛落難,美光從高點已經跌了60%,英特爾和高通都跌超過25%。工業、運輸、零售、汽車類股的龍頭們也都紛紛落難,如今相對抗跌的就是危機時的避風港公用事業,以及比較牛皮的金融股,還有正在高檔震盪許久的生技醫療類股。

Y軸是現在股價與一年以來高點的差距。來源:Finviz

空頭這個訊號意謂市場交易者心態的轉變,會從逢低買或向上追,變成逢高賣先砍先贏,波動提高,風險意識也提高,美國經濟是否如就業數據那般強健,聯準會又是否會因為股市波動而延緩升息,8月29日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聚會,可以從與會者們的討論中看出一些端倪。

熊市才會讓你看見那些生存下來的強者有更高的投資價值,那些裸泳的則會被淘汰掉,對上市公司而言如此,對這波超低利率養出的超高估值新創企業來講更是如此,在市況變差下還能生存的才是真刀真槍,其他花拳繡腿是禁不起考驗的。

至於對現在的投資人來說該怎麼辦?

有人說別人恐懼時我就該貪婪,所以股災來了應該趕快大買特買,其實一年前原油開始大跌恐慌時,你也這麼想的話,現在應該已經接刀接到十八層地獄了。

對於牛轉熊的時刻還是保守為宜,仔細挑選好公司,在你覺得適當可長線投資的價位買進,短線接刀搶短通常沒什麼好下場,很多人就像買宏達電一樣,股價砍半再砍半後,從短線投資自動變成長期投資。

對一個國家來說,檢討自己和改善自己的經濟體質,無論在什麼時期都非常重要,不要想用炒短線的方式來救經濟,如果要說有什麼建議,就是要讓法規、施政和教育盡力跟上時代的變化,認清自己國家的位置和實力,不要做不切實際的幻想,多討論和改善可以解決的經濟和教育問題,而不是爭辯無法改變的國際現實和歷史經驗。

把力氣用在提升人民生活上,個人、企業、政府都應該專注於此,承平時代或許更重視精神層面,但亂世講求的是存活,我們有意識到存亡問題了嗎?

延伸閱讀:大戶們只想炒股不想被課稅...如果你支持廢證所稅,豈不成了大戶幫兇?

 

作者簡介_IEO

一個喜歡分享國際經濟和產業與重要政經趨勢分析的部落客。

「國際經濟觀察」部落格
「國際經濟觀察」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