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有很多談理財的文章或部落格,都談到4個帳戶、6個帳戶的理財法,所謂4個帳戶,是開立4個不同帳戶,各個帳戶有不同用途,舉例如下:
1.薪水戶頭:每個月的生活花費(食衣住行、娛樂、交通、購物等)。
2.固定支出戶頭:包括保險、房貸/房租、水電瓦斯、電話費、管理費等。
3.定期存款戶頭:存放額外收入,包括年終獎金、業外收入及薪水戶頭結餘部分。
4.投資戶頭:帳戶內金額供固定做定期定額基金投資、股票投資等。
當你有薪水收入時,就按比率先把收入存入這幾個戶頭,來做不同用途。這是一種先存再花的觀念,是正確的,如比率分別為50%、35%、5%、10%,那你每個月就自動把薪水的10%拿來投資,如果投資的標的資金有贖回,也是進入這個戶頭,不會跟其他的錢混在一起,這樣分帳戶管理原則上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如果你想要你的財務目標都能夠按照你的人生規劃去達成,這麼做是不夠的,因為這樣並沒有顧慮到以下的問題:
1. 沒有釐清自己想要的理財目標是什麼
如果一直存錢,但沒有釐清自己達成的財務目標是什麼,這樣存錢會變成一個機械式的動作,很容易因外在因素影響而中斷。如果只是長輩的叮嚀,或看到報導說不要把賺來的錢花光要儲蓄而開始存錢,這樣的動力是很薄弱的。這時需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例如工作上碰到瓶頸,想要突破,有些人會再進修,充實自己再回到職場,因為所學的東西更多了,在工作上可能較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薪水待遇也有所提升。於是就會去訂定目標,是3年、5年後要出國進修,或念國內研究所,不同選擇有不同預算,就需要不同的準備方式。
{DS}
這樣的目標是明確的,你也才會去想盡辦法要去達成,你會考慮用什麼方式完成它,是定存還是投資,投資工具要用哪一種?如果只是為存錢而存錢,你可能不會去想該如何好好運用存下來的錢,於是理專推薦就買了基金,朋友在做保險就捧場買一張儲蓄險,最後遍地開花,3、4家銀行都買基金,有的賠錢、有的賺錢,自己也弄不清楚了。
2. 沒有為理財目標訂出完成的優先順序
數個帳戶的理財法只是一直在存錢,但是理財目標到底是什麼,以及這些目標完成的優先順序是如何?不同的理財目標,彼此之間可能會有所衝突,如子女教育基金是5年後需要的,這中間本來計劃3年後要換一輛約80萬的國產車,由於預算不是非常充裕,兩個目標無法同時達成,到底哪一個要優先達成?
3. 存錢也需要投資管理
錢為什麼不能只放定存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現在定存利率1%左右,而通貨膨脹率少說在3%,一來一往,你很清楚你的錢存在定存是愈存愈薄,因為購買力是一直在下降的。
運用投資工具來獲得報酬率,是讓自己的資金可以成長,來完成財務目標的一個較佳的方法。
但是投資的結果就跟報酬率的多寡是息息相關的,你可以很清楚知道這中間的差異有多大:運用72法則(本金在不同的報酬率下,成長一倍所需要的時間),在3%的狀況時,100萬在24年後會變成200萬,但是報酬率是6%時,變成200萬的時間只要12年,這差異可真的是非常大。如果能夠善用投資工具,要完成財務目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投資並不是不需要做管理的,如果沒有一套策略做管理,投資人很容易受到市場資訊的左右,影響其投資行為。
{DS}
在Streetalklive.com上面的一張圖表,很貼切的解釋投資人的投資行為:股市上漲一段時間之後,散戶投資人的心理是樂觀與興奮,最後自我陶醉(Euphoria),這時候是最多散戶投資人將錢投資股市的時候;當股市下跌的時候,投資人已經無法冷靜思考了,常常是焦慮、害怕與恐懼,甚至於感到痛苦,這時候會急著把手頭上擁有的股票趕緊拋售掉,於是常常違反投資的最基本原則「買低賣高」,相反的都是「買高賣低」,這樣的模式在做投資的話當然報酬率不會理想,要達成其財務目標就有其困難度了。
這裡所說的投資管理策略是包括資產配置的原則,與投資後的管理模式。資產配置的原則是依照不同投資標的的風險屬性,標的間的相關程度等,將投資標的做不同的配比,以求取一個相對的穩定性,來達成投資要求的預期報酬率。舉例來說某一個投資人的投資標的中有51檔基金,大多是區域性甚至是單一國家型,且投資的概念很相近,也就是說當市場風險來時,這些投資組合的走向會高度相關。
下圖是這些投資資產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走勢圖,同質性很高,幾乎是等同於購買一隻基金一樣,因此完全無法發揮風險分散的效果,這就是完全沒有做資產配置的投資方式:
{DS}
但是如果稍做更改一下,當初投資人願意把資金配置在全球債券型基金,它的投資資產走勢圖會是下圖上方的緩步波動向上的線型,它的走向跟這些基金因為相關性很低,因此在風暴來臨時,可以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不致於所有資產在一次風暴中暴跌50%、60%。透過這樣的資產配置方式,在起伏不定的市場中,可以讓自己的投資資產報酬率相對穩定,對於達成財務目標也相對增加不少的確定性:
要做一個全生涯的財務規劃會牽涉到很多因素;如何釐清你的財務目標、分析現有的資源(收入與資產)、評估財務目標的可達成機率、是否需要調整收支,以提高為達成財務目標所需的準備(提高儲蓄金額、縮減開銷等),以及如何開始執行計劃(儲蓄、投資),過程中如何做管理監督(投資後的管理、目標達成程度控管等),這絕非只有設立四個或六個帳戶就可以辦到的,建議可以諮詢財務顧問,了解如何做一個比較完整與長遠性的規劃,以確保自己的財務目標都可以順利達成。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理財不能只靠設立4個戶頭─你需要更完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