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

彭博社17日報導,中國第2季名目GDP成長率較1年前短少2個百分點、實質GDP則僅年減0.5個百分點。Capital Economics Ltd.認為,當進口物價跌幅低於生產者物價時、用來計算實質GDP的官方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就會遭到低估,進而美化了實質GDP數據。曾擔任英國財政部中國事務顧問的Capital Economics亞洲首席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表示,如果單單只有平減指數被低估、那麼實質GDP成長率實際上就會被高估。

儘管中國統計局堅稱數據沒有錯,但Williams仍認為,如同第1季的數據、第2季實質GDP遭高估約1-2個百分點。2015年第2季中國實質GDP年增率達7.0%、與第1季相同。

英國金融時報6月23日報導,匯豐(HSBC)經濟學家John Zhu、Izumi Devalier發表報告指出,排除金融危機時期不計,近20年來用來計算實質GDP的中國官方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都是呈現正數。不過,今年第1季GDP平減指數轉為負1.2%(註:近20年來第3次轉為負值)、使得GDP成長率從名目數據的5.8%跳升至實質的7.0%。

{DS}

龍州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Chen Long指出,許多人不清楚中國名目GDP成長率在2011年還有將近20%的驚人成績、但今年第1季竟然掉到只剩5.8%。名目成長率對個別企業更為重要、因為物價變化對他們的影響程度並非一致。統計顯示,中國上市企業(排除波動較大的能源、金融企業不計)平均營收成長率自2011年第1季的將近30%暴跌至今年第1季的0.7%、創2008-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紀錄。

CNNMoney 7月15日報導,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指出,中國的總經數據可能遭地方政府扭曲、目前真正的經濟成長率接近4-5%。他表示,薪資、出口、汽車生產以及用電成長率可能比GDP更貼近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不過,他也提到,最近也傳出連用電數據也遭到地方政府的篡改。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