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四月,美國的青少年就會變得忙碌起來,不過他們不是忙著開學,也不是忙著考試,而是忙著理財。當我們很多青年學子忙著背英語單詞和數學公式的時候,美國的青少年卻在忙著學習如何運用銀行帳號、如何儲蓄和取款、如何計算利率等。在美國,四月是政府規定的「青少年理財月」。
因此,一到四月,美國的各個學校都忙著接待客人。包括銀行在內的各種金融機構,紛紛派出自己的職員,到全國各地的學校進行理財教育。他們運用簡明而風趣的語言為學校的孩子們講述金融與經濟知識,成為「一日講師」。
被譽為「史上最傑出的聯準會主席」的葛林斯潘曾說過:「理財盲是21世紀社會中產生的新型盲人,他們將會製造出比文盲更可怕的結局。文盲只會造成生活不便,而理財盲則會影響生存本身。」當然了,葛林斯潘的這句話並不是危言聳聽。
1997年,有一個專業團體對美國12年級(相當於我們的高中三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一項有關金融知識水準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生成績不及格。
當時,信用卡債務成了美國最令人頭疼的社會問題,許多人因為無法償還信用卡債務而飽受壓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輕人;甚至有的年輕人因為無法承受債務帶來的壓力而選擇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1998年,中央奧克拉荷馬大學三年級學生薩姆•莫伊自殺,事後被發現他在自殺前持有12張信用卡,他的房間裡到處都是信用卡催帳單。
悲劇的發生讓人們意識到,不懂珍惜和管理錢財的「理財盲」是造成悲劇的元兇。如今,美國已經十分重視對青少年的理財教育,但是反觀我們自己,我們的理財教育還遲遲未能推行。很多青少年甚至有這樣的想法:理財是大人的事,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
事實上,未來社會,我們面臨的主要課題,不是知識所帶來的挑戰,而是「理財盲」的威脅;未來社會,可怕的不是「文盲」、「電腦盲」,而是「理財盲」!理財教育越早開始越好。如果你不想成為21世紀的新文盲,那就抓緊時間開始學習理財吧!
猶太人:金錢的累積要從每一枚硬幣開始
財富的累積離不開金錢的累積,而要累積金錢,必須掌握金錢的特性。首先要知道,錢是喜歡群居的東西。當它們處於分散的狀態時,就施展不出什麼威力,但當它們積少成多的時候,成千上萬的金幣就會發揮巨大的力量。
此外,金錢還有一個特性,就是你越尊重它,它就越擁護你;你越藐視它,它就越避開你。
因此,掌握金錢的特性,最具體的作法就是,不要放過身邊的每一個小錢。在《猶太商人羊皮卷》一書中,有二則故事就點出了精打細算的猶太人如何致富的金錢觀。故事是這樣說的:
猶太人亞凱德對一位自稱節儉的賣蛋人說:「假使你每天早上收進十個蛋放到蛋籃裡,每天晚上你從蛋籃裡取出九個蛋,結果會如何?」
「時間久了,蛋籃就要塞滿啦 !」賣蛋的人回答道。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每天放進的蛋比取出的蛋多一個呀 !」{DS}
「好啦,」亞凱德繼續說,「現在我向你介紹一個發財的祕訣,你要照我說的去做。你每天把十塊錢收進錢包裡,但你只取出九塊錢作為費用,這表示你的錢包已經開始膨脹。當你覺得錢包重量增加時,你的心中一定有滿足感。」「不要以為我說得太簡單而嘲笑我,發財祕訣往往都是很簡單。一開始,我的錢包也是空的,無法滿足我的發財欲望,不過,當我開始放進十塊錢只取出九塊錢花用的時候,我的空錢包便開始膨脹。我想,你如果如法炮製,你的空錢包自然也會膨脹了。」
富人的成功並不是起跑點比別人超前,也並非一開始就想著要做大生意、賺大錢。他們懂得凡事要從小地方著手,一步一步進行將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凡事從小做起,從零開始,毫不懈怠地積累,別小看那些不起眼的事物, 這道理是從古至今的鐵律。
電視台記者:讓儲蓄成為一種習慣
你相信一根矮柱子,一條細鏈子,竟能拴住一頭重達千斤的大象嗎?或許很多人不會相信,但實際上,這種情境在印度、泰國等國隨處可見。原來,那些馴象人在小象出生後不久,就用一條鐵鏈把牠綁在柱子上。由於小象力氣不夠大,所以不論怎麼掙扎都無法擺脫鎖鏈。於是小象漸漸習慣了鎖鍊的束縛。即使長成大象,牠依然習慣這樣的束縛而不再掙扎,這是因為牠根深蒂固地認為:永遠不可能擺脫鎖鏈。
束縛住大象的,並不是那細細的繩子,而是既定的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養成儲蓄的習慣,效益大得超乎我們的想像。
同樣地,人的習慣常常是在重複的行為中逐漸養成的。運用在培養財商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能使一個人更容易獲得成功。對於二十幾歲、初踏入社會的你來說,想要積累資金,儲蓄是不二法門。
我們現在就應該開始試著將手邊的餘錢定期定額地存入銀行,讓儲蓄成為一種固定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資金必能充裕起來。
梁家芝原本是電視臺的新聞記者,她每月的月薪是3萬5千元。工作一年後, 工作上遇到了瓶頸,為了自己的前途,她決定出國深造。可是出國留學需要一大筆費用,而出身小康家庭的她不想讓父母為錢煩惱,但如果向銀行貸款,又要償還高額利息。仔細思量後,她決定靠自己儲蓄來累積這筆費用。
從此之後她省吃儉用,一領薪水便將大部分的所得存起來,而且把兼差的錢也一併存起來。一段時間之後,儲蓄已經成為她一個固定的習慣,當然,存摺上的數字也越來越高了。
幾年後,當她的朋友問起她的存款時,她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存夠出國留學的錢,可以圓自己的出國夢了。
對於準備踏入或初入社會謀生的人來說,要做的並不是猶豫該如何開始自己的儲蓄行為,也不要總是因收入有限而放棄儲蓄,而應該學會儲蓄,並堅持下去。任何行為在重複做過多次之後,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存錢也是如此。{DS}
此外,在儲蓄上,不用去計較每次存多少錢,只要你能將自己合理開支之外的錢定期存入存摺中,哪怕一次只是一、二百元也比完全不存的好,因為這有益於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
一個大二學生:為儲蓄訂長期和短期目標
正當別的同學抱怨物價上漲,家裡每個月給的生活費都不夠花的時候,讀大二的游寧已經憑著自己合理的儲蓄目標,不僅存錢買了新的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而且還可出去旅遊一番。當別人要他傳授經驗時,他是這樣說的:
「我家經濟狀況普通,父母每個月給的零用錢很有限,我的生活費可能會比很多同學要少,在剛上大學的時候,由於不懂如何管理,我的錢也常常不夠用。後來,我總結了自己的行為,發現原來很多錢其實是不必花的,還不如存起來,於是我就慢慢養成了儲蓄的習慣。
在儲蓄時,我給自己訂下長期目標,確定自己在較長的時間內該存多少錢,用這些錢來做什麼,然後我還會將這一目標細化,明確訂出一週、一個月的儲蓄目標。我的父母一般會三個月給我一次生活費,在剛收到這些錢時,我就會先為自己這幾個月的生活做好預算,再留一小部分錢備用,然後將其餘的錢都存進銀行帳戶。對於自己打工賺到的錢,我也制定對應的儲蓄目標。再加上我平時消費很理性,比較節省,所以時間久了,儲蓄的錢也自然多了,於是我就可以用自己存的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從游寧的成功經驗中可以看出,為儲蓄制定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要積累足夠的金錢,應該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制定出能保持正確前進方向的長期目標和具體可行的短期目標,並將二者結合起來,激勵自己的儲蓄行為。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制定儲蓄目標時不能信手拈來,或是將目標作為擺設,而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真正能發揮作用的、切實可行的目標。
石油大亨洛克斐勒:節儉從精打細算做起
洛克斐勒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公司當簿記員,這為他以後的數字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於他在工作上認真、嚴謹,不僅把本分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還有幾次在送交商行的單據上查出了錯漏之處,為公司節省了數筆可觀的支出,因此深得老闆賞識。
後來,洛克斐勒自己創業,更是注重撙節成本,提煉加侖原油的成本要計算到小數點後三位。為此,他每天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門將一份有關淨值的報表送上來。
就連價值極微小的油桶塞子他也不放過,他曾在信中寫道:「上個月你的廠房彙報手頭有1,119個塞子,本月初送去你的廠房1萬個,本月你的廠房使用9,527個,而現在報告說剩餘912個,那麼其他的680個塞子到哪裡去了?」
正由於洛克斐勒始終保持勤儉節約的特質,時時洞察細微,不允許些微的浪費,他才能從創業之初就慢慢積累起億萬財富。{DS}
不僅是洛克斐勒,世上許多擁有雄厚財富的人也是如此。不要以為成功的富豪都很奢侈,其實恰好相反,他們大部分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節儉,寧願把錢節儉下來用於投資,也不會用在奢華的物質享受,或是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面。
遠離錯誤的消費習慣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消費之前,對於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否划算之類的問題,不加思索,所以往往容易淪為盲目消費,或陷入一些消費的盲點中。一般來說,常見的錯誤消費習慣,包括:
一、攀比消費
攀比是一種不顧及自己實際情況和條件,盲目與自己無法達到的高標準相比較的行為。在愛跟別人比較的心態下,我們可能會購買很多自己實際上不需要的東西,浪費很多金錢,而且再加上「小心眼」的個性,就容易比個沒完。
要遠離這種攀比消費,首先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經濟能力,我們在消費時應該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千萬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輸人不輸陣」的好勝心,而大肆揮霍致使金錢債務達到自己無法承擔的程度。
──消費不是為了花錢,而是為了買到物超所值又具價值的東西。
二、衝動消費
衝動消費是在沒有消費計畫和規劃預算的情況下,臨時產生的購買行為。這樣的情況下,買來的東西常常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有時甚至是自己根本用不著的東西。儘管我們每次衝動購物花費的金錢可能並不算多,但長期下來,也會多花不少冤枉錢。
要遠離衝動消費的壞習慣,我們就應該開始學習訂定合理的消費計畫,仔細想想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去購物時最好事先定出一個額度,不買超出額度的東西。同時,在平時養成記帳的習慣,學會精打細算,量入為出,合理安排自己的儲蓄和消費行為。{DS}
三、安慰性消費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在自己遇到挫折和打擊時,就想用瘋狂購物來排遣心中的抑鬱;或是在自己完成了什麼任務時,想犒賞自己,於是樂極生悲地刷了一大筆帳單。這些都是屬於安慰性消費。適量的安慰性消費是可以達到發洩和滿足當下的情緒,但如果因此而大肆消費,等情緒冷卻後,就會悔不當初。
為了盡量減少安慰性消費行為,我們在平時應注重培養積極的心態,學會樂觀且冷靜地看待周圍的人事物,在情緒來時,提醒自己要淡定、理性。
四、賒帳習慣
賒帳指把買賣的貨款記在帳上,買方延期支付、賣方延期收款的消費方式。使用信用卡,就是典型的一例,如期地繳交卡費,可說是正確而且善用理財工具的達人。但如果只繳交最低消費,讓卡費不斷循環利息,不斷累積負債到自己無法負擔的程度,這種變相的賒帳方式,就不是一種良好的消費方式。
對消費自制力差的人來說,如果開始習慣透支消費,也就是這種信用卡賒帳習慣一旦養成,容易讓人造成盲目消費,進而對金錢麻木揮霍習以為常,嚴重者就成了卡奴,甚至陷入了「信用不良」的困境。
除了上述這些消費習慣之外,盲目消費、遺憾性消費、自不量力消費等, 都是應該遠離的不良習慣。我們應該保持足夠的定力,走出不理性的消費。
總之,習慣是我們在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舉止行為,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而且還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強化。因此,在平時生活中,一旦我們形成了不良的消費習慣,想要改變可能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其這樣, 還不如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培養自己的高財商。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