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陸股成了台灣投資人關注的市場,投信也早就看中投資人需求,在台股市場發行相當多陸股ETF,無論是透過有限的QFII額度直接投資A股,或連結香港掛牌的ETF,只要跟中國扯得上邊,成交量其實都不差,這也讓台股ETF市場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都只能投資中、港、台,無法投資其他的海外市場,甚至連最重要的美股,至今台灣仍沒有一檔ETF可以投資。
陸股市場過去幾年表現並不好,加上市場不斷傳出中國經濟有疑慮,讓投資人對中國市場半信半疑。直到這一年來,上證指數從兩千點出頭漲到破五千點,大家才發現陸股好像醒過來了,到現在已經漲了快150%。
那麼,陸股到底是不是一個好投資呢?有幾個面向可以考慮:
好:因為外資根本還沒進場。陸股這一年來漲了150%,換句話說在全球股市中所佔的市值權重增加許多,但因中國管控外資,加上主要指數也才準備要將A股納為成分股,所以目前外資持有陸股的比例還是偏低。全球兩大國際指數分別是FTSE和MSCI,其中FTSE確定將A股納入成分股,今年下半年起新興市場指數將會增加不少比例的A股;MSCI目前還不打算將A股納入成分股,所以外資進場時間將會延後。但就算中國經濟再差,光這些國際指數被動增持A股所造成的買盤,就很驚人,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台股開放外資之後的股市有多火熱。
{DS}
不好:因為中國市場由政策主導。中國市場有相當大一部分是由政策影響,今天中國政府要股市漲,股市就會漲,要股市跌,股市就跌,這將會導致投資人無法藉公司營收或國家經濟展望等條件判斷股市表現。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有時大漲大跌,卻沒人知道原因是什麼?前幾週才出現一天大跌將近七個百分點的劇烈行情,事後媒體說法卻莫衷一是。
好:價值潛藏導致機會很多。今年巴菲特股東會上,就有投資人問巴菲特中國適不適合價值投資,巴菲特與合夥人蒙格都認為其實不管哪個市場,價值投資永遠都是最好的方法。中國市場因還年輕,投機炒作的情況較明顯,也更容易有一些值得投資的好公司被市場忽略,這也就是價值型投資人的好機會。如果大家都看新聞找熱門標的,而你卻看財報下苦工自己找金礦,按照巴菲特說法,時間一久,你很有可能成為贏家。
不好:數據可信度令人質疑。如果認真看財報,要把錢賠光也有難度。癥結點在於,你所用來分析的數據可信嗎?從巨觀角度來看,世界上恐怕沒有多少人相信中國的GDP成長率、通膨指數與失業率,就算這些數據可信,中國目前所揭露的總經數據跟美國相比也還有不小落差。從微觀角度來看,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會相信中國企業的財報?先前到美國掛牌上市的中國企業,後來一一被發現財報有問題,不少公司被迫下市。
好: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隨著中國經濟成長,中國人力成本已不再便宜,製造業也早已轉移到東南亞或墨西哥等人力更便宜的地區,甚至美國在考量了下跌的原油及更自動化的設備後,製造成本可能還比中國更便宜。於是中國必須從外銷製造大國轉型為一個內需消費大國,消費力道甚至在未來足以媲美歐美日等成熟市場的總和。
{DS}
不好:中國的人口結構崩壞,勞動力嚴重缺乏。一胎化政策加上經濟成長,讓年輕世代生育率大幅下降,導致中國勞動人力在目前已達到最顛峰狀態,接下來將步入老年化,對經濟成長與產業發展造成阻礙。就算中國不再以低廉勞動力做出口外銷的製造業,但內需消費市場仍需要充足的人力資源,但年輕人卻大幅減少。且中國有充足的儲蓄,但這些儲蓄隨退休人口增加,不太可能成為風險投資的資金,只能存放在最保守的工具,這麼一來不但人力少了,資本也少了,長久下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就很難樂觀。
有人想賣、有人想買,交易才會成功,若大家都想賣或都想買,那就不會成交。所以對於一個市場是不是好投資,也不會有標準答案,有人看好,就有人看壞,而好壞的觀點越分歧,交易就越熱絡。目前陸股交易量大幅增加,行情波動劇烈,就是因市場對陸股看法不是全然的好或全然的壞。
也許投資人會覺得這樣忽好忽壞、有好有壞的,那到底要不要投資?上面說了三個好和三個不好,算算看你認同的好比較多,還是認同的不好比較多,就能判斷自己要不要去投資陸股。
對於中長期的布局來說,現在開始透過ETF定期定額滬深300指數,會是一個不錯的策略,雖然難免會有短期的劇烈波動,主要目標就是著眼於國際指數將納入A股,跟著外資一起進入中國股市享受開放紅利。至於為何鎖定滬深300指數,而不是上證?是因為滬深300比上證180或A50指數更廣一點,在不選股的情況下,越廣的指數越能代表整個市場 ,且成交量也不見得比較低。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