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醫療險,根據不科學的調查,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張,除此之外,新手爸媽不外乎要給自己的小孩來一張,認為這是給他/她最好的禮物,但大家真的知道為何要買終身醫療險嗎?
先來說個「電話卡」的故事。假設市場上推出一張電話卡,年繳1萬,共繳20年,就可以在公共電話亭,享受終身打電話的優惠,你會買嗎?
有人會認為,電話怎麼樣都是要打的,所以愈早買愈划算,但重點是,因為環境的變化,公共電話亭愈來愈少,大家都慢慢使用手機了,是吧?我相信很多人不會買這張電話卡,但卻有很多人會去買「終身醫療險」,其實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分析如下:
手術住院保障限縮
終身醫療保障的範圍是住院和手術,所以隨著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是一種新的健保支付制度,在DRG範圍內的同一種疾病,醫院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手段、藥物、住院天數,健保就只給醫院同一種給付價格,同病同酬)的實施,以及醫療技術進步,住院天數下降和新式手術的推出,如同公共電話亭一樣,會限縮保障範圍,而在家休養(用手機)的機會變高。
無法有效轉嫁醫療費用
現代人溝通方式很多元,不一定用電話直接溝通,像智慧手機的LINE即是一例。醫療險也是一樣,在自費項目增多的情形下,唯有包含住院雜費的實支實付,才更能有效轉嫁醫療費用。以國人常見的心臟支架為例,通常最貴的是塗藥支架費用,而這部分是不在終身醫療理賠範圍內的,但實支可以(參考:理賠金額可以相差將近50倍!一次搞懂醫療險「定額給付」和「實支實付」)。
保費不一定便宜
20年前的陽春麵為10元,20年後可能是60元。由於終身醫療在一開始就繳交高額保費,如果把通膨的因素考慮進來,假若在0歲時即投保日額醫療險,終身醫療的總繳保費,視保單不同,可能在50歲之後才會少於定期險總繳保費,但最重要的是,過重的保費,會擠壓到其他費用而造成風險缺口。
適用狀況
由於實支只有定期,且定期醫療險大多保障至75歲,所以許多人考量到之後的老年醫療,而購買終身醫療險。
在75歲之後,考慮到體況,動手術的機會不致太多,因此主要的重點在於「長期住院」,但如上述,DRGS的實施會造成住院天數的下降,長期住院的狀況會再更少。大家可以思考自身狀況,是否要為了老年長期住院,而購買終身醫療險。
提醒一下,若發現保險不能有效轉嫁風險,那麼手中握有現金也是一種選項喔!看完上述原因,除了考量到老年長期住院,是否還有購買終身醫療的理由呢?歡迎讀者留言一同討論。
本文獲「保險e聊站」授權轉載,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