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

小孩出生後,可以幫新生兒做的理財行為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檢視父母的理財規劃、開戶、投保。

檢視父母的理財規劃

新生兒的出生對於家庭來說是相當重大的一件事情,尤其在財務上的規劃將會跟過去甜蜜的小倆口家庭有相當大的不同。短期上,從新生兒必然會有的支出開始算起,至少就有各種疫苗的注射、奶粉與尿布等支出。而如果雙親都繼續上班,則會有每個月一、兩萬元的保母費或托嬰中心費用。

所以建議新生兒的父母,在新生兒報到的喜悅與忙碌過程當中,也千萬要撥出一點時間來記帳,只要兩三個月的記錄,即可得知孩子的報到對於家庭收支情況的改變有多少,例如收入部分可能因為爸爸請育嬰假留職停薪而減少了兩、三成,而尿布、奶粉等每個月多出幾千元的支出。這些變動,都會造成父母的理財規劃或多或少需要做些調整。

而調整的重點大概有三個。

1.保障需求的增加:壽險、意外險的保障需求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報到而增加,例如原本的需求只有五百萬,但是在衡量孩子成年之前的生活與教育費用,可能會提高為一千萬,這時候就需要進行調整了。

2.教育費用的準備:雖說從小的保母費、幼兒園學費一直到大學的學費其實都是不小的負擔,但是最主要的支出可能還是落在高等教育的階段,因此許多父母會未雨綢繆,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開始儲蓄或投資,來準備教育費用,但這筆新增的理財可能會對既有的理財造成排擠,像是原本每個月存一萬元作為將來退休金,孩子出生後就變成五千元存退休金,五千元存教育費用,同樣會需要進行調整。

3.急用準備金的增加:正常情況下,一般家庭建議擁有至少六個月支出的急用準備金,而新生兒報到之後,家庭的支出必然增加,因此急用準備金也必須隨之而增加,但往往因為新生兒的報到過於忙碌且收支變動劇烈而被忽略,就算想增加可能也心有餘而力不足。但這卻是家庭財務風險管理上相當重要的一環。

新生兒的開戶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的錢就是自己的錢,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認為孩子有自己的人格與權利,因此無論是出生祝賀或過年收到的紅包,都是孩子的財產,頂多在孩子還沒有成年之前,父母有義務幫孩子管理這些資產,但並沒有所有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幫新生兒開戶其實就是報戶口之後可以進行的理財行為。

不過新生兒開戶比父母幫自己開戶的限制還要多,因此建議不妨一次就把所有的戶頭都開好,將來就不需要再麻煩一次。像是綜合存款帳戶、外幣存款帳戶、證券交易帳戶甚至是黃金存摺等,都可以同時申辦,而且記得要開通網路銀行或電子下單,將來就只需要透過網路幫孩子們買外幣、存股票了。也因為一次要開多種帳戶,但是交易次數其實並不多,所以會比較建議集中在一家這些業務都有的銀行,否則存款銀行不是證券交易的合作銀行,那就得開兩個戶頭了。

而新生兒其實就是未成年子女,一般銀行對未成年子女的開戶規定如下:

1.孩子的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第二身分證件(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護照等)、印章,本人可以不到場。

2.父母雙方(代辦人)的身分證、印章(有的銀行會要求第二身分證件),兩人都需要到場,其中一人不到場而由另一人代辦,則需要未到場者簽名並蓋章的同意書。

3.現金,至少帶個一千元吧!

親身經歷:我的大兒子出生後剛好遇到金融海嘯,過年的壓歲錢我就幫他買了一張台灣五十放到現在,每年的配息與未實現的資本利得,報酬其實相當不錯。當然,這是運氣好,遇到好時機。

新生兒的投保

新生兒的投保跟一般成年人有許多區別,例如幼童其實沒有壽險的需求,目前為了避免道德風險,政府規定十五歲以下就算有買壽險,死亡也不理賠,只能加計利息退還保費或帳戶價值。

不過幼童會有比較多意外傷害與醫療保障的需求,根據統計,前五大嬰幼兒意外事故分別是:交通事故、墜落跌跤、壓砸夾刺撞傷、溺水以及燒燙傷。而這些意外傷害的特點就是無法預測什麼時候會發生,因此意外傷害保險至少能夠在事件發生後透過理賠給付降低對家庭的衝擊。

而醫療保障的部分,其實剛出生的新生兒有兩個特點:首先,沒有任何病歷,因此一出生就報戶口,取得身分證明後馬上投保,最不會被保險公司拒保,但不見得都會理賠,因為有些醫療險會有等待期。其次,在零到六歲這段時間當中,零到一歲這一年是最需要醫療保障的,這從醫療險各年齡的保費也可以看得出來。

所以新生兒的投保也有三項建議:

1.盡早投保:可以的話在懷孕過程中就先確認好保障的需求,並與保險業務員討論好適合的規劃,出生後盡早報戶口並進行投保,以免出現任何的醫療行為或新生兒體檢發現症狀而影響投保。有時候一些新生兒的症狀只是發育還不完全,長大之後就會消失,卻可能會對投保造成很大的影響。

2.險種:最重要的是定期的意外傷害險與實支實付醫療險,至於一次性給付的癌症險、重大疾病險或是殘扶險,則可視需求進行規劃。避免幫新生兒投保終身險、儲蓄險或還本型保險,因為許多人無法繳完二十年而造成重大損失,就算能繳完滿期,孩子成年之後,保險公司還在不在沒人知道,更何況保障或本金也早就因為通膨而減損了。

3.團體保險:父母親如果有在工作,則公司一般會提供團保,團保的保費其實都相當划算,建議在投保完自己買的商業保險之後,再投保公司的團險,而規劃的時候也可以把團險納入考量。但是請注意順序問題,如果先投保團保,則商業保險可能會面臨沒有正本收據可以申請理賠的問題,所以順序上千萬別搞混了。此外,團保只能算是「配菜」而不能當「主菜」,因為很有可能隨著父母的轉換工作而失去。

以上就是給新生兒父母的一些理財建議,也算是自己兩次當爸爸的經驗談,希望讓新手爸爸、媽媽們在迎接家庭新成員的喜悅與忙碌過程中,能夠更輕鬆去檢視和規劃整個家庭的理財。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