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2/9)的陸股終於累了,雖然盤中一度創下49月以來新高,上探3091.32點,但沒想到下午開盤後之後滬跳水近200點,震盪幅度高達9%,收盤下跌收5.43%,創下自2009年8月31日(當日下跌6.74%)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但在之前,這波中國股市的井噴,可說是吸引了全球目光。有多驚人?來看看一些數據
第一、本月份滬深兩市一度以單日1兆741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成交總量,創下全球股市單日成交新高。以12月5日來說,A股一天的成交量超過1996年一年A股成交量,平均每分鐘成交44.75億元,每秒鐘成交7,000餘萬元。老實說,這種爆發力,筆者投入資本市場十幾年還是第一次聽到看到。
第二、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數據顯示,11月24日至28日,A股市場新增開戶數36.94萬戶,較前一週激增56%,創2011年4月來新高,但這點讓筆者很擔心,究竟是誰在開戶?散戶,還是法人?
第三、根據大陸證監會11月24日至12月4日滬深兩市的統計數據顯示,自然人淨買入是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兩倍多。從板塊來看,滬深兩市以金融業、採礦業、房地產業累計上漲最多,漲幅分別達到35.3%、24.6%和15.3%。
從這數據來看,現在才衝進市場的是散戶居多,也就是俗稱的「中國大媽」們;然後資金追捧最多又是金融、房市和採礦業,這三個產業不是壞帳過多,就是面臨資產跌價,代表原物料物價指標的CRB指數從487跌至上周五的252,跌幅將近五成,代表這個世界不但沒有通膨,而是通縮。
好笑的是,中國股市每天號稱開盤就一堆10%漲停,但根據統計,僅1成股民的獲利跑贏大盤。據報導,今年上半年,滬指的最大漲幅接近50%,最近一項網上調查顯示,有近9成的股民跑輸大盤,虧錢的投資者占比33%。
看完這三項數據,大致輪廓已經出來,說穿了,這又是一場中國官方啟動的自救計畫,目的就是靠拉抬股票來拯救房市。
這邏輯要從一個大歷史觀來看。
首先中國的經濟模式始終不脫「計畫經濟」,事實上全球多數國家也都有這種發展模式,但跟日本、歐洲和美國甚至台灣不同之處,在於中國政府介入之深,甚至把最肥的肉留給所屬機構和裙帶團體,作為拉攏和鞏固領導核心的籌碼,這點對於經歷過80-90年代經濟發展的台灣民眾並不陌生,也就是政黨吃肉,民間或許還可以喝湯。
但天底下沒有白吃午餐,計畫經濟最可怕的就是過度投資,從金融海嘯後中國推出4兆救市計畫配合上「城鎮化讓農村富起來」的口號,後來膨脹出一堆多餘產能,包括基礎建設和鋼鐵等等,因為有這些項目,當然就會造成資源需求暴增。因此在2009到2011年出現一波原物料價格暴漲,同時也讓房地產成為炒作標的,全球當時都被金融海嘯淹沒,幸運的中國靠此避免陷入經濟衰退。
但這些都是多數都是假性需求,為了創造這些產能,許多產業為了維持基本開支,開始大量透過銀行、或者影子銀行所發行的理財性商品來籌資,也因為大家搶錢,所以利率和匯率拉高,這就是過去幾年曾經出現中國人民幣匯率和利率雙高的背景,其實就是因為中國內部沒錢在鬧錢荒。
當民間高利率出現時,投資股票自然不是好生意,因為市場會提前反應未來情況,也就是說大咖資金已經預見了後面可能隨之而來的壞帳問題。
來看看一項數據,根據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報告,中國銀行業今年前3季不良貸款餘額達7,669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36%,總計已連續12季成長。
而中國不良資產的主要來源為房地產市場,受到當地房價慘跌、信貸緊縮影響,第2季不良貸款率可能達1.5%以上,但中國官方數據僅達1.08%,估計未來房價若下跌約30%,銀行業者恐難承擔相關損失。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股市,從2009年第三季後幾乎就開始和全球脫軌,直到2013年7月才正式落底,因為上市公司早就預知房價所帶動的緊縮消費和高負債,將成為壓低利潤的元兇,所以當然先賣再說,一堆股民傻傻被套牢了好幾年。
那麼現在股市上漲理由又是在哪?簡單說,不是因為中國經濟更好,而是因為可能不會再那麼爛。
表面理由,當然就是中國人行降息,但這其實也不能完全根治,因為中國人行此次降息就是讓壞帳不要影響銀行太多,避免導致持續緊縮銀根,但經歷過台灣2002年二次金改的投資人大概都不會忘記,除非成立RTC這種不良資產債權處理機構,一次清光所以壞帳,否則銀行資金成本與不良貸款的上升壓力猶存。簡單說,沒有大破,就不要想要大立。
反觀美國同樣經歷金融海嘯,當時讓貝爾斯登和美林等國際大型投資機構倒閉或者被合併,連花旗都被接收國管,從經濟角度來看就是一種去除多餘產能。美國是自由資本市場,用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方式,反倒能讓經濟快速復原,但中國卻採取緩慢處理的模式,不但無法調整結構,讓無效的資金放貸回歸銀行體系,反而讓有關係的企業財團趁機再透過新名目從金融體系搬錢。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國際外資,並不如中國本地熱衷,例如根據金融時報就報導,上周外國投資者從亞洲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股市,根據澳新銀行(ANZ)編制的圖表,僅僅從中國股權基金撤出的資金就有22.49億美元,是三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還有一個徵兆可以注意,雖然近半年來中國股市表現亮眼,囊括1周、1個月、3個月與半年以來的全球股市漲勢冠軍寶座,但是同樣在香港掛牌的中國上市公司股價漲幅卻不如內地,根據恆生AH股溢價指數,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公司的香港股價比內地股價大約低12%,創出2012年7月以來最大價差。
這樣的奇特現象,特別是在滬港通啟動後更令人不解,為何同一家公司的所發行股票會出現「一國兩價」,而且根據香港交易所統計,在上海市場成交量本周創新高之際,內地投資者仍有96%的港股通額度沒有使用,究竟是中國大媽的熱情過度,還是香港這群國際投資人太過冷靜?
當然股市不一定要靠基本面,在資金狂潮下,套句中國股民最愛說的:風來了,連豬都會飛起來。不過,看看過去炒農產品、炒房、炒黃金最後的下場,一窩熱的後果就是當風弱了,還留在原地恐怕就是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