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央行總裁在各國地位都是獨立自主,台灣10A總裁彭淮南在國人心中更是有其不可侵犯的神聖地位。因此,上週彭總裁出面讚聲服貿後,似乎拉高了服貿支持度。

但彭總裁您或許專精於經濟學和貨幣政策,但對於貿易談判有些許疏漏,請看以下三點:

1、面板業出口可降稅?

彭淮南舉面板業為例,大陸對面板進口課徵5%關稅,若大陸與南韓簽FTA,南韓面板出口大陸可能是零關稅,台灣面板要負擔5%的關稅,將無法與南韓面板出口競爭,會影響台灣面板業約10萬名員工的就業。

中國並沒有要開放面板降稅給台灣,台灣最重要的貨貿中,面板、石化、工具機、汽車主要產業都被中國打回票了,其中面板更是中國今年大力發展的項目,明顯就是中國為了保護自己的產業,請問彭總裁如何認定簽了服貿,面板關稅「一定」會降? 中國並沒有明白承諾簽了ECFA就一定能加入RCEP,到底官員們是怎麼聯想的?

彭總裁所擔心的面板產業在美國挺吃虧的,副總被判刑,拜託政府趕快營救,拯救10萬人的生計,是否可以也拜託政府趕快和美國簽FTA?

2、大陸對台開放80項,台灣對大陸開放64項?

政府網站如下:http://www.ecfa.org.tw/SerciveTradeAgreement1.aspx,請問裡面的「附件一:服務貿易特定承諾表」中所有的開放項目中,台灣是6x項沒錯,大陸哪來80項?還有,這些項目到底目前狀況是中國政府極力保護,還是已經準備「騰籠換鳥」?

有興趣大家可以看看大陸對我們的限制以及我們對大陸的限制的差別,還有大陸開放的地區!

3、中資在台投資已見到效益?

彭總裁引用數據說,截至一月底,中資已經來台成立495間公司,雇用9,624名員工。請問,這495間公司是新成立的?還是原本就存在,只是被陸資買下?而我們又該去哪邊才能找到這類的資訊或案例?

除了上述三點請教,還有一點呼籲,不知道彭總裁您是否有看到這則新聞:

針對香港各家銀行大量貸款給大陸企業的情況,目前香港金管局已要求銀行收緊對中國企業離岸貸款的審批流程。雖然香港金管局尚未公布任何具體或官方指導方針,但近期一系列對話都在向銀行施壓,要求他們進一步改善流程和把關。

路透報導,金管局一位發言人表示,該發言人指出,銀行不應放鬆有效的貸款審批審慎標準。這些原則適用於所有貸款類型,包括銀行團貸款。

近年來香港的銀行向大陸發放貸款數量從無到有,去年就激增至4,300億美元,相當於香港GDP的165%,但大陸方面最近經濟出現下滑的跡象,並且信貸違約風險升高,這使得香港銀行業神經緊繃。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數據也顯示:截至2013年底,香港銀行對大陸業凈債權占總債權接近40%,而2010年時這個比重近乎於0。

近期從寶島債、人民幣保單,還有人民幣存款,台灣被大陸吸金已經超過數千億人民幣,如果連那麼早與中國簽訂CEPA、甚至同屬同一國家的香港,都在開始管制人民幣貸款,彭總裁您又做了甚麼?可否請您跟國人說明。別忘了,匯豐中國日前公布3月製造業PMI初值只有48.1,創近8個月新低,企業不賺錢,銀行呆帳是誰要負責?

彭總裁或許不知道,這種吸金有多麼可怕。在此提供您另外一個案例,足以證明這個服貿黑洞可能超越您想像。



一位在大陸從事兩岸間資金調度的台商表示,現在在大陸賺到錢的台灣人,就是用以下手法獲取「暴利」。

這些人在大陸賺到錢,不是在中國買資產,而是把錢匯回台灣,買台灣所有的房地產,連山地、果園都不放過。舉例來說,一塊大肚山上的廢地,市價可能一億,台灣的銀行鑑定價格後,願意貸款給地主4千萬。地主取得這4千萬後,用貿易的名義轉成信用狀(等同支票概念)存到對岸的指定戶頭內。

這張價值4千萬的信用狀,拿到對岸,中國的銀行願意貼現給你3千6百萬。這些台灣有錢人拿到這筆現金,就能做起高利貸生意,利息每月起碼15%,是不是很恐怖。

這就是最基本的模式,所以現在的台灣房價才高居不下,但是我們是有默契不說這件事情的,因為說出來就破了商業梗了。我自己去年開始就在說服台中的一些田橋仔這樣做了,他們有40多億的土地可以這樣搞,這個方式早就一堆台灣人在弄了,只是大家都很有默契的不說出去而已,大陸人還不熟這些。

但是服貿一開,大陸公司可以在台置產,再來的事情你就可以猜到了,他們也會學這套模式去買土地抵押、開信用狀匯回中國放款。這就是為什麼開放服貿之後台灣土地一定會漲,甚至於台灣土地現在就已經狂漲的理由。

從銀行審批、土地建物融資貸款核准、信用狀開立到匯出,無一不是央行專責業務,彭總裁可否請您也跟國人說明,這些資金乾坤大挪移又是怎麼一回事?

政府與人民就是像籃球隊成員,應該互相坦承已對,不該大玩數據魔術,報喜不報憂,畢竟,台灣人從來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只怕豬一般的隊友,彭總裁,希望您已台灣蒼生為念!

作者簡介_約翰之聲

一位喜歡研究國際財經與公共政策的專業投資人。

以下為作者回應讀者提問

問:如果台商多回台灣繞一圈再轉貸,不是會增加利息和匯差,這樣有比直接在大陸拿去放貸好嗎?

答:重點在人民幣本身。在大陸賺到的錢直接在大陸放貸的風險,就是人民幣可能的貶值,但是透過回台買資產然後再過去,會讓資產增加,也相對可以對抗通膨。根據大陸的社科院計算,從改革開放的第一天到前年的中國國慶日,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貶值269倍,也就是改革開放第一天的一塊錢人民幣,等於兩年前的269元,現在可能飆到了300以上,一旦你滿手的人民幣,如何避免這樣的貶值呢?所以透過在台灣買資產,然後在大陸需要資金的時候從台灣銀行設定貸出,走地下匯兌轉過去,可以避免很多風險,看起來少賺,但是穩定多了。

問:中國為外匯管制國家,不可能讓您持一張美金信用狀自由的在中國的銀行貼現換成人民幣?

答:只要找三資企業,可以用項目投資的名義匯錢進入,所以要找內地的投資項目來合作,這並不難。

問:抵押借款新台幣4000萬、貸款利息至少年息3%,再換美金信用狀有匯兌利損,再換成人民幣有匯兌利損,再向中國工商銀行抵押借款3600萬,貸款利息至少年息6%。再透過地下金融將人民幣換成新台幣有匯兌利損,還要保證投放高利貸能借的出去收的回來。接土地貸款拿新台幣4000就在台灣境內投放高利貸不就好了?

答:實務上的看法,一億台幣以內資金,走台灣的地下匯兌就能解決了,如果走香港台幣轉成美金(這部分匯損),美金跟大陸貪官們直接換人民幣進入(這部份匯賺)錢照樣能進去。深圳那邊的轉匯價錢大約是2%的成本(我談過最低是1.5%)大陸企業也有很多人民幣想出去轉美金,走信用證那些都是「合法」的走法,或是資金較龐大的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