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瑞士央行宣布放棄維持3年的瑞士法郎對歐元匯率下限,導致瑞士法郎匯率出乎市場預期漲翻了天。
或許讀者會問:「不就是瑞士的貨幣大漲而已,有什麼好大驚小怪?」
是的,對於大多數的讀者而言,可能還是對股票市場比較熟悉,台股尤其是主要戰場,再不然就台指期貨與選擇權,或權證。
這次瑞士法郎到底影響了什麼重要的事情?畢德歐夫試著用最簡單的文字,讓大家快速了解上週的外匯市場有多慘烈!
外匯槓桿讓一堆人破產,還有一堆公司也破產
瑞士法郎的暴漲事件,讓很多家「全球外匯券商」集體爆虧,不只有一家華爾街的券商賠爆,而是有「很多家」都賠爆!
彭博社報導,一個旗下管理資產8.3億美元的基金,因瑞士法郎大漲,幾乎損失全部投資資金,將要進行解散清算(簡單來說就是基金賠光光了),此外:
- 巴克萊銀行虧損數千萬美元
- 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損失1.2億美元
- 德意志銀行虧損1.5億美元
- 花旗銀行損失超過1.5億美元
- Alpari UK宣布破產(等買家出價併購)
- 紐西蘭外匯券商Excel Markets宣布破產
FXCM也是這次受災戶,這也是台灣許多外匯操作者常用的平台之一,相信週遭一定有朋友聽過這家公司。
這家公司市值,從6億美元暴跌至9千萬美元。
因為許多客戶所放的保證金根本不足以抵抗這次的損失,客戶如果賠太大索性不認帳了...非常可怕。
這次損失2.25億美元的福匯集團(FXCM)已經獲得了投資銀行Jefferies集團母公司3億美元救助貸款。
外匯交易跟股票現貨交易不同,槓桿效用往往會好幾倍的擴大,因為一般人所認知的外匯,可能是去銀行櫃台買進2千美元或3萬日幣出國使用,這樣金額的匯率風險其實並不大。例如,某甲在(對美元匯率)1比31換了2千美元(新台幣62,000元);就算某已在台幣「重重貶值」到1比32才兌換(新台幣64,000元),某乙也只比某甲賺了2千元新台幣。
所以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匯率感受較小。但是如果是外匯保證金交易或者期貨交易,槓桿效果都會放大10倍到30倍不等,有些甚至會更大。
意思是說,你只有5萬元,但是你可以玩100萬的生意,而100萬每天的漲跌幅度可能就是2~3%,你的輸贏就是2萬或3萬,相對於本金來說,相當的「有感」。
瑞郎對歐元大漲,同樣對美元也是大漲
先前投資人大量押瑞士法郎匯率下跌(因為美元相對於全球貨幣都是走揚),截至瑞士央行宣布消息的前兩天,投資人押注瑞士法郎對美元走貶的淨空單市值達32.4億美元。
瑞士央行取消匯率下限的決定一公佈,瑞士法郎對美元匯率應聲猛漲,漲幅高達21%。巨量空單當然面臨巨額損失。
而瑞士法郎對歐元上漲接近28%。美聯社把這樣恐怖的幅度形容為「像見到哈雷彗星那樣罕見」。
有在交易期貨的讀者一定知道,外匯期貨的跳動點為1點12.5美元,0.0001為1個跳動點,所以當天瑞郎瞬間升值從1.02到0.85,跳動了1700多點,等於一口單要虧損1700x12.5美元=21250美元,真的是非常的驚人!
說白話文:作錯邊你直接掉進地獄裡。
事實上,如果不是瑞士央行意外突襲,瑞士法郎匯率幾乎毫無翻身餘地。
在歐洲央行近期將要推出全面QE的預期下,本月歐元對美元匯率連創九年新低。而瑞士央行要履行瑞士法郎對歐元匯率不得低於1.20的承諾,就不得不大量買入流入國內的歐元「熱錢」,成為市場上唯一的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多頭」(事實上沒人想要買一直貶值的歐元)。
歐元的貶值有目共睹...不,是慘不忍睹。
所以瑞士央行為了履行1比1.20的承諾,只能不斷不斷的購買歐元,當唯一的大買家瑞士央行退場之後,當然歐元大跌了,而瑞郎大漲了。悲慘的世界也來臨了!
每當市場動盪嚴重時,資金常流往美元跟美債
過去幾季內,投資人對美元資產的偏好程度開始上升(像是流入美股的資金越來越多),瑞士央行的行動加上市場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人們對美元資產的偏好。試想你是身價100億的大富豪,市場亂成一團你會怎麼作?
美國仍然是最安全和最強勁的經濟體,無論從經濟成長或者企業盈利,甚至今年中或年底潛在的美元升值趨勢。
金融操作的風險時時刻刻都存在,明天與破產哪一個會先到?槓桿的操作必須思考最壞的狀況,不管你有什麼再好的操作策略,你都不能忽略破產後的悲慘人生...
[快速結論]
獲利的策略固然很重要,但是虧損時如何去處置你的虧錢部位更是要學習,資產配置與有限制的股票操作才是可長可久之道,如果一味的放大槓桿,你即便賺到了這次,恐怕也沒有下一次。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