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
我是臺北上班族,今年將邁入30歲。我有同事去年買下自己的房子,但是她為了背房貸,中午帶便當或吃泡麵,平常也沒錢跟我們唱KTV出遊,甚至得久久才能出國玩一次。我另一位同事選擇不買房,除了常常出國玩以外,平常吃飯、逛街買衣服都不手軟。有房子的同事聽說房價漲了20%,讓她沾沾自喜。選擇不買房的同事則生活經歷豐富,過得好快樂。到底該咬緊牙關努力存錢買房,還是該放手用力享受人生呢?
子房觀點:
坊間很多報導明星買房、小資買房的言論,都著重在他們「當初如何咬緊牙關存錢」,然後用一個以前每坪多少,現在每坪漲到多少的實績,來說明他們的成功。
但閱讀「小資如何買房」的相關文章,我認為都可以直接換個標題叫做「小資如何存錢」。
在專業投資人的觀點,這些故事都是剛好搭上「房價上漲」的順風車,他們其實沒有做什麼努力,就是剛好買房在「相對好的時點」罷了。但是如果沒有在好的時點賣出獲利了結,這就跟股價漲跌一樣都是「紙上富貴」。
至於這些經驗值不值得「複製」,紅色子房認為,還是回到最初的問題:買房的理由在哪裡?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買房本來就是一件所費不貲的機會成本。對任何世代來說,買房都是一件需要「咬緊牙關」的付出,即使在台北市(當年)房價每坪10萬的時代,上班族薪資大概也只有每月5千元。
所以,為誰咬緊牙關?就顯得相當重要。
憂心的父母,為了讓所愛的奮鬥兒女,不再因為租屋遷徙奔波煩惱,拿出多年積蓄資助兒女買房。
深情的丈夫,為了讓所愛的辛苦妻子,不再每日折衝在婆媳相處之間,甘心買下一間小房子搬出去。
孝順的兒女,為了讓所愛的老邁父母,可以就近照顧並獲得好的醫療,買下臨近醫院的公寓上下樓層一起住。
虔誠的傳教士,為了愛他的神犧牲奉獻,縮衣節食也要四處籌措建堂基金,買房子改建成敬拜神的殿堂。
也有聰明的包租公包租婆族群,也不短線炒房害人,著眼買房出租是為了獲得長期租金收益,獲得財務自由。讓自己有時間陪伴家人,讓自己有能力不被工作羈絆。
我認為,這都是咬緊牙關買房的合理理由。
但是只有以下三個買房理由,紅色子房認為實不可取。
一是「炫富」的理由:人生五子登科,的確是值得慶賀。但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如果炫富還需要咬緊牙關,那其實就不是真的富有。
二是「住在天龍國」的理由:前陣子網路流傳某有為青年成功存錢買下天龍國房子,還公佈買賣帳戶證據。我認為值得恭喜,但實在想不出來可以成為偶像的理由。
三是「為了現在不買,以後會更貴」的理由:任何的市場都是循環的,沒有什麼東西永遠會越來越貴。這種莫名其妙的說法,也許跟台灣人動輒「 一窩蜂」的風潮有關。
回歸主題,要不要咬緊牙關買房,我認為必須回歸自己最珍視的價值觀,用價值觀做決定。
因為即使大家把政府罵翻,明眼人都知道,房價所得比的高差距,並非短期可以解決。
所以,如果找不到一定要買房的理由,找不到為了愛而必須買房的對象,那麼也許就選擇「瀟灑地愛自己」,放手用力享受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