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
我們是新婚夫妻,大概有一千萬的預算可以買房。有人建議我們買在市區比較保值,但因為市區房屋單價高,所以看來看去房子都很小,估計再生一個小孩就不夠住了吧!也有人建議我們買在郊區,房子相對較大,甚至可以有前庭後院,但是上班車程遙遠,若是加班到了晚上很怕趕不上車,附近生活機能也相對不足。請問,該怎麼選擇呢?
子房觀點:
如果把「買房後的生活」,看成是人生旅途的一部份。你要如何選擇房子,就跟你如何安排旅宿一樣簡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安排自助旅行的經驗?
如果是很緊湊的行程,一路玩到晚上八點才check in,隔天一早七點又要出門集合,也許就會選擇市區車站附近交通方便的小旅店。畢竟,只要有好床可以睡,有熱水可以洗澡,早餐也不用太豐盛,走幾分鐘就可以搭地鐵就夠了。覺得房間太小?其實因為待的時間短,空間再大設施再多也可能享受不到。
同樣的,對於習慣緊湊安排生活的人,比如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下班還有應酬生活,三不五時一群朋友約唱歌,早起還想騎U-bike去上班的人,住在市區真的是唯一選擇。怕太小?巷口7-11是你的廚房,隔壁特色咖啡店是你的書房,百貨公司是你的試衣間,有了iPad就不需要留客廳擺電視。買房預算有限?如何有效率的運用室內空間,加上善用市區完善豐富的生活機能,你會發現其實你們全家人的「生活空間」也不小。
回到旅行的思維,如果是安排很悠閒的行程,比如說一泊二食的高級溫泉度假旅館呢?來到小鎮,下午三點就早早check in,伴隨窗外陽光鳥鳴,在SPA床上按摩睡個午覺,五點靜靜地泡湯沈思,七點享用女將服務的懷石料理,九點睡前再去露天溫泉泡湯看月亮,隔天睡到自然醒。待在這樣的溫泉旅店,享用「慢活」的體驗,幾乎足不出戶也沒有關係。
同樣的,對於習慣悠閒安排生活的人,比如準時下上班,上班不用打卡,有網路就可以處理公事,假日喜歡宅在家看書、看影片、睡覺、逗養寵物,研究食譜自己下廚,洗澡可以洗半個小時的人,住在郊區其實如魚得水。房子夠大,就可以在裡面完成生活所需。即使外頭沒有7-11,一周一次的Costco大採買,也夠用一整個星期。
至於有人說,買在市區比較保值,甚至可能增值,其實很多目前看來都是「事後諸葛」。如果真要談財務效益,紅色子房曾經寫過「買房10+25的成功人生公式」,買房前10年(比如30-40歲)重增值,鎖定有增值題材的新興重劃區,為了賭10年資產翻倍換屋;買房後25年(比如40-65歲)重保值,鎖定價格穩定的市區,畢竟65歲以後就要「以房養老」,可不能讓銀行低估了價值。
但是,房產增值或保值,還不就是為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住市區還是住郊區好?先認識自己喜歡哪一種生活類型,再做決定。
畢竟,先有好的「現在進行式」,談「未來式」的增值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