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想過要「投資理財」,但總是在起步的那一刻,看著自己戶頭內的金額覺得真是好少,每個月能存下來的資金又有限,結果一開始就因為「資金不足」讓自己卻步了,心想:不如等領到年終獎金,拿這一筆錢來啟動理財的第一步。
我必須說:想利用一筆獎金來啟動理財行動的人,終究會發現這只是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一點也不實際。這一類人,多半會覺得「只要收入增加,財務的問題自然會獲得解決。」但實際的情況是,他們多半搞不清楚自己的財務現況,更大多沒有記帳的習慣,所以當開始抱怨無財可理的時候,背後的原因往往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老鼠在滾輪裡不停奔跑
這讓我想起「理財現金流遊戲」的初始設定。初次玩現金流遊戲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一個職業作為起頭,醫生、工程師、護士、水電工、律師等,不同的職業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起始設定,醫生的收入最高但周邊的負擔支出也高、而水電工的收入相對最低但周邊支出也低。
遊戲的最終目的是,從投資理財進帳的收入超過主動收入,進而脫離老鼠圈的狀態(在滾輪內不停的奔跑,暗喻現代人收入與支出總是打平,只能不停奔跑維持生活)。一開始直覺會認為,若是從高收入的醫生開始,贏的機會應該會比較高,因為高收入等於有較多的資金餘裕可以進行投資;但實際遊戲才發現,伴隨高收入而來高支出,讓結餘的狀態並不如預期。
高收入的人,會因為想要過較好的生活,使得支出與債務也較高。人的收入一旦提升,就會想要更光鮮亮麗的生活形態,吃的更好、穿的更好、住大的房子、開豪華房車。提高支出的結果就是消費性貸款增加,每月支出金額增加的幅度正好吃掉薪資上漲的幅度。這一來一往之間,實際的財務狀態就停留在原點。
遊戲中,選擇高收入的族群並不會因此增加獲勝的機率;反倒是收入較低且支出較低的角色,獲勝的機率會高些。這是由於較低的支出,代表該角色只需要較低的資金部位,就能跳出老鼠圈。
用實際的數字來看,若低收入家庭每個月支出的資金為3萬元,每年的總支出就是(3萬 X 12個月)36萬元。假設有一個每年現金配息率5%的投資組合,低收入家庭的投資部位只需要準備720萬,5%就是36萬,剛好是一整年為了生活花費需要支出的金額。
但若是高收入家庭,每個月支出的資金是10萬元,一年就是120萬。同樣有一個每年現金配息率5%的投資組合,高收入家庭需要準備2,400萬,5%才有120萬元。
假設建構每年現金配息率5%的投資組合,則投資部位僅需要 720萬。若是高收入家庭,每個月的所需的資金為10萬,在相同條件下需要的投資部位為2,400萬。
製表:股魚(假設投資部位累積的方式為每月收入扣掉支出的結餘資金)
從數字中的比較可以得知,以達到相同的財務效果來看,高收入不見得有利。若能將支出的數字縮減,高收入就變成優勢。由此看來,如何有效的「降低支出」,是比「增加收入」在投資理財上更關鍵的行動。
不記帳、不存錢 就別談理財
想要有效的降低個人支出,首要工作便是建立個人的「金流知覺」。簡單來講,要搞清楚每一分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是否有過度集中某種項目?然後才能檢討刪減的可能性,這是硬功夫,不能偷懶的。
我們內心都會有個及時行樂的小聲音,鼓勵我們追求當下的享受,遠離不愉快。記帳本身也許怎麼愉快,但記帳花費的紀錄,也才能帶動實際的檢討。想要獲得怎樣的未來生活,就要在現在播下適當的種子,等待大樹成蔭躺在樹下享受息息涼風。
記不了帳、存不了錢的人,談什麼理財都是白費力氣。在這歲末年終之際,與其還在等獎金入袋後開始理財,倒不如先去買本記帳本,下定決心認真記下每筆支出,從中檢討出不必要的花費,降低支出才是一條簡單有效的理財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