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

一個老伯伯年輕的時候花了很多錢買了終身壽險,想說這筆錢強迫存起來,以後可以傳給孩子。沒想到老了之後身體不好,需要不少醫藥費,但是因為把錢都存在房子和保單上,動用不了;偏偏兒女收入不高,也只能顧自己的家庭,沒辦法再負擔老伯伯的醫藥費,很煩惱,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這時候保險業務跟老伯伯提了一項建議,叫做保單活化。什麼是保單活化呢?

一個雙贏的新措施?

金管會在八月的時候開放了保險公司可以活化舊保單,讓保戶可以將過去買的壽險保單,轉換成比較符合當下需求的保單,例如健康情況不好可以轉換成醫療險,退休後缺少生活費可以轉換成年金險,需要看護則可以轉換成長期看護險。

這個政策的本意是透過轉換來達成雙贏,因為保戶可能在年輕的時候買了終身壽險,但是終身壽險除非全殘或死亡才能理賠,換句話說,當初繳了保費感覺像是「存」在保險公司裡面,但是當自己急需用錢的時候卻又拿不回來。這個機制,就是為了讓保戶透過轉換而將保單調整成更符合自己需求的情況。

而對保險公司來說也有好處,那就是減少縮減利差損。因為舊的保單預定利率可能高達8%,但是目前的市場利率早就沒有那麼高了,定存利率只有1%左右,保險公司收了保費拿去投資,因為法規限制他們只能持有保守的標的,所以投資報酬率可能只有5%,換句話說這些舊保單讓保險公司每年就損失3%。

而透過舊保單的活化,轉換成新的保單之後,預定利率為3.25%,雖然不如舊保單,但是也比現在市面上保單只有2.5%還要好了。這麼一來,保險公司可以降低利差損,而保戶則可以將原本動彈不得的保單做更適合自己需求的運用,的確是有雙贏的效果。

會不會被保險公司佔便宜?

目前金管會對保險公司所提出的保單活化都審核得非常嚴格,不但禁止保險公司透過這個過程獲利,也給保戶長達三年的反悔期(未理賠情況下),而且能不能轉換,也得評估保戶是否真有活化舊保單的需求,因此在機制上,保戶受騙的情況不大。

保戶會擔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過去保險公司就曾經因為利差損太大,而用新的保單來誘使保戶解約舊的保單而蒙受損失,例如推銷投資型保單,將利率風險與投資風險都轉回給保戶,但是保戶原本買的高預定利率保單卻解約了。這種轉換顯然就是對保戶十分不利的。

不過保單活化比較沒有這個問題,但保戶可能也不太容易接收到這個資訊,最主要的原因是活化保單或許對保險公司有利,但是在佣金收入上並不足以讓保險業務有動力去推行。所以看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對保單活化有點概念,如果哪天需要用到,也才能夠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可以主動去詢問你的保險業務協助你處理。

想一想,你為什麼要買沒有彈性的保單?

其實金管會之所以會開放保單的活化,除了幫保險公司降低利差損,另一個關鍵的暗示,就是保戶在購買保單的時候,應該要避免去買「沒有彈性」的保單,像是終身壽險、終身醫療險。這其實也是我過去一直強調的概念。(相關文章:買保險就像上健身房,別輕易簽20年的約!

畢竟每個人隨著生命階段的不同,對保障的需求一定會出現改變,剛買房子或生兒育女的時候,會有比較多的壽險需求,但是當房貸繳完了、兒女成家立業了,這時候的壽險需求會逐漸降低,但是醫療險的保障反而需要提高,可是如果你規劃的是終身的險種,就沒有太大的調整彈性了。

畢竟,當你年輕的時候花了大錢所買的終身型保單,你很有可能會面臨許多風險,包含過程中因為收入不穩定而讓保單失效,保險公司也可能會破產,以及前面提到過的,你的保障需求出現了變化你卻無法彈性調整。最後,這種長期保單最大的風險就是通膨,也許你30歲的時候買了住院醫療險,希望可以讓自己哪一天住院的時候可以住在單人房,結果到了70歲的時候才發現,住院的理賠竟然連掛號費都不夠!

很多保險業務都認為保單是萬能的,所以一直強調定期險過了一定的年紀之後就沒有保障了。事實是,有些風險本來就可以透過自己的儲蓄來承擔。在年輕的時候花了太多的錢買終身險,不但讓自己累積資產的速度減緩,真的有事情發生時,又無法承擔保險沒有涵蓋的財務風險。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