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們即將結婚,兩人都各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請問在婚後的理財方面,有什麼要留意的?
A:如果你正考慮要不要和對方結婚,請你謹慎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對方失業、沒有收入,你願意靠自己這唯一的一份收入支持整個家庭多久?這不是在檢測愛情,而是在檢測經濟條件對你的婚姻有多大的殺傷力。
以目前節節高升的生活支出和十幾年聞風不動的薪資所得來看,要維持一個小家庭的正常運作,幾乎很難避免夫妻都得工作。換句話說,結婚在理財上最大的差異就是:婚前,再怎麼差的收入都夠養活自己一個人。婚後,即使高於平均月薪四萬五千元的收入,也很難維持一個家庭的日常開支,所以需要有兩份薪水才夠,但是如果其中一份薪水中斷了,家庭的財務可能馬上就陷入危機,嚴重的話會造成家庭崩解。
Q:有兩份薪水,表示一個家庭所面對的財務風險比較低?
A:在投資的時候會有分散風險的概念,也就是如果有一筆資金,投資一家公司,那家公司倒了就全部都沒了;如果分開投資兩家公司或更多公司的股票,則其中一家公司倒了,損失也不至於太大。但是,雙薪家庭雖然有所得分散的效果,卻不一定降低了風險。
如果兩人的所得都高於支出,例如一個小家庭的月支出三萬元,而夫妻的月薪都超過三萬,那麼其中一個人失業,還能靠另一個人維持整個家庭的運作,這種情況下,雙薪的確是分散了風險的。
但是如果夫、妻兩份薪水,都少於家庭的月支出,例如因為每個月要繳三萬的房貸,月支出就要六萬元,那麼這種情況下,反而是風險最高的家庭,因為這代表著任何一人失業了,另一個人的收入也無法完全扛起整個家庭的支出。
所以,最理想的情況是兩人的收入都高於月支出,這樣的家庭不但面臨的風險很小,也較容易有穩定成長的儲蓄。但是如果只有其中一人的收入比月支出高,那麼就必須要留意這個收入比較高的人,萬一失業了對家庭的衝擊。
Q:要如何面對和因應風險呢?
A:婚後會有些支出因為共用而較為節省,但也會有些支出可能會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以往沒有記帳的習慣,婚後初期,建議至少仔細記帳一兩個月,判斷一下兩人一起生活的月支出大概多少。
婚姻生活的一開始,其實就必須要好好討論雙方都認可的生活模式,同時也要考慮到彼此的收入能否以較低的風險,支持這樣的生活模式。
{DS}
舉例來說,婚前可能各自租一間月租金一萬元的套房,婚後因為住在一起,所以有兩個方案,一個是貸款買房,每個月要繳五萬元的貸款,或是繳房租,每個月繳二萬元的租金。而這兩種住宅的支出模式差異,卻很有可能就讓整個家庭的月支出從低風險變成高風險。例如該家庭除了住宅以外的支出為兩萬,則租屋的情況下,總支出為四萬,低於夫妻兩人各自的月薪,因此風險很低。但是如果改成繳房貸,則總支出會變成七萬元,反而高於夫妻兩人各自的月薪,是屬於高風險了。
所以,面對風險,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檢視整個家庭的支出情況,並且以符合收入的方式過生活。
當然,也有可能是夫妻雙方的收入都不高,即使以非常節省的方式過生活,還是處於家庭月支出高於夫妻任何一方月收入的高風險情況,例如以一萬五的房租和一萬五的其他支出,其實已經是過得相當拮据,但總計達三萬的月支出還是超過丈夫或妻子的月薪。這個時候也就只能盡量多存一點錢,透過存款的準備來降低失業所帶給家庭的衝擊,例如至少存到一年的月支出作為緊急準備金,來因應其中一份收入的中斷,甚至是兩人同時都失業或休無薪假。
Q:天阿!聽起來好像婚後面臨許多風險,一點都不幸幅?
A:風險永遠都在,幸福卻是來自雙方面對風險的共識。如果雙方都認可對方的態度和能力,即使經濟不景氣,面臨長期失業的考驗,還是願意一肩扛起整個家庭,等待對方重新投入職場,那麼失業或無薪假所造成的收入中斷就不會導致小家庭的瓦解。甚至是其中一方在追求自己的夢想,也願意無條件支持,大導演李安的妻子林惠嘉,就是這樣支持自己的丈夫長達七年。
如果雙方沒有共識,即使收入都很高,也很有可能每天為了理財觀念的不同而爭吵不斷,一方希望省小錢以換取大享受,所以一杯冷飲都不肯花,卻對出國旅遊的數萬元花費毫不在意,另一方則享受當下,每天一杯冷飲就很滿足了,能不能出國旅遊其實並不太重要。這種情況下,自然就很容易有所爭吵。
尤其理財上最常見的爭吵,可能是要不要投資。保守的人會認為投資一定有風險,所以並不想碰運氣去賭自己的資產會不會成長;但是積極的人則會覺得只靠薪水根本無法過活,更何況目前的定存利率這麼低,如果不投資,等於就是放任通膨來摧毀自己的購買力。但是誰對?恐怕也就只有事後檢視報酬率才能知道了。
有趣的是,其實在夫妻之間取得共識的難度,有時候比投資賺錢還要難。但是投資賺錢未必可以換到幸福,取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共識,卻是婚姻生活能不能幸福最重要的指標。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