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最近債券很流行,我也應該考慮買一些債券基金嗎?
A:在金融海嘯之後,以往散戶投資人最愛投資的股市,對許多投資人造成相當大的傷害,在對股市失望的情況下,債券看起來好像就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了。以往大家都認為債券是比較保守的資產,也就是價格不太會有大幅度的波動,但是卻又有不錯的固定配息,因此又稱為固定收益商品。
要注意的是,債券的波動雖然比股票低,卻也有可能出現兩三成以上的價格下跌,甚至一些信用評等比較低的債券,不但價格波動比股市高,在金融海嘯時期甚至還出現過價格腰斬的紀錄。以美國十年期公債的價格指數為例,2008年底創下130美元的高價紀錄之後,半年後就下跌到了115美元,跌幅超過一成,而這還是最穩定保守的美國公債,如果是信用評等比較低的高收益債,波動程度就更大了。
尤其,在目前價格很高,收益很低的情況下,是否還要跟隨流行投資債券?你是否認為債券還有足夠的投資吸引力?
就看美國十年期公債的價格指數,最近漲到了133美元左右的價位,已經是歷史新高,比起2008年底金融海嘯最恐慌的時期還要高,這就像是台股在一萬兩千點左右的價位,是非常高的價格,雖然沒有人知道還會不會再往上爬,但是風險已經不低了。
加上,美國十年期公債的價格雖然創了新高,但是殖利率卻是創歷史新低,只剩下1.7%。就是因為大家都擔心股市的風險,把資金都投入債券市場,因此即使收益這麼低也能接受。
Q: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券的收益並不低,是否比較有投資價值?
A:投資市場上幾乎沒有低風險、高報酬的金融商品,高收益債也不例外。用個簡單的觀念來說,如果你要借錢給朋友,一個財務情況一向不錯的朋友你可能只會跟他收取2%的利息,甚至無償借給他都無所謂。但是另一個背了許多債務,工作也不穩定的朋友,你可能用10%的利息借給他錢都覺得心驚膽跳。
高收益債就是如此,所謂的高收益債券,其實就是信用評等已經低於可投資等級的範圍,有很大的違約風險,因此又稱為垃圾債券。因為這些借款人本身的信用不好,因此必須用更高的成本來借貸資金,所以千萬別只看到「高收益」就心動,也要記得這些債券的信用評等是「垃圾等級」,只是包裝成金融商品的時候,「高收益」看起來當然比「垃圾」更有吸引力。
而新興市場債券的波動程度也大多和高收益債券不相上下,甚至還多了匯率風險,也就是說,如果持有的新興市場國家為了扶植出口產業或降低債務壓力,而放任貨幣貶值,則持有的債券換算成美元或台幣的價值就會降低。
要留意的是,在金融海嘯之後,各種債券成了投資的顯學,但是一旦確認景氣可能復甦,歐美等國家的經濟成長恢復常態,央行不再需要維持貨幣市場的寬鬆,開始逆轉升息,則資金將會快速撤出債券市場,造成債券價格的下跌以及殖利率的上升,這對目前持有債券的投資人來說是最主要的風險,只是不確定會是什麼時候罷了。但倘若投資人堅信會有QE3,則債券將會有另一波行情啟動。
Q:那麼對長期投資人來說,現在可以持有債券嗎?
A:如果以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的話,同時持有不相關或負相關的各種資產其實是最理想的,因此如果現在同時持有債券和股票,則根據過去兩者大多處於負相關的關係,投資人整體資產的波動性就會降低,例如股票上漲,則債券下跌。
因此,從資產配置的考量來看,持有債券其實是很合理的作法,不過因為資產配置必須進行再平衡,讓已經偏離的資產比例回到原點,所以就會自動產生「賣高買低」的交易。例如過去這段期間,股市因為歐債危機下跌了不少,債券則因為避險需求而上漲,原本股債各半的資產配置,變成了股票只剩40%,債券卻佔了60%,這時候就應該賣出一些已經漲高了的債券,買進一些已經下跌了的股票,讓兩者的配置回到原來的比例。
這種作法就不需要想盡辦法去找到行情的高點或低點,只要定期根據資產配置原本設定的比例去做調整,就可以很簡單的在比較便宜的價位買進資產,並在比較高的價格賣出資產而獲利,這也就是為什麼要盡量持有負相關的資產。
所以如果投資人剛開始要建立投資組合,則按照自己的設定去持有債券並沒有什麼不好,但如果是因為看好債券的表現而特別持有更多的債券,那就會承擔更多的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