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

過去單身時,錢怎麼來、怎麼花,其實都很隨性。但從結婚、生子開始,就必須學會怎麼以「家庭」為單位去做財務規劃。

但由於個別家庭的情況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無論在收入、支出或消費型態上,都不可能有一個標準答案。例如有的家庭,房貸已經繳清了,因此在居住上的花費少很多;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卻很節儉,儲蓄佔收入的比例就很高。

雖然沒有每個人都適用的消費型態,卻可以透過政府所公佈的統計資料來分析,平均一個家庭在某一方面的支出大約佔了多少的比例。

從下面這張表,可以看出一般家庭的支出是怎麼分配的。這張表是綜合了內政部的99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以及2009年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消費者支出調查。金額皆以「月」為時間單位,並且換算成台幣。

家庭支出比較

表格註:因為經過匯率換算和年支出轉為月支出,所以美國部分加總之後仍有一點差距。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全台共有784萬戶,平均每戶3.25人,就業人數1.44人;美國則是每戶約2.5人,就業人數1.3人。台灣每戶的年收入平均為107.2萬台幣,其中18.7萬為儲蓄,佔約17.4%,年支出則為70.2萬元,佔約65%。美國則每戶稅前收入為189.3萬台幣,年支出為148.9萬元,佔約78.7%。

Q:每個月該存多少錢才夠?
A:理財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收入-儲蓄=支出」。因此如果儲蓄不想落後給平均值,則每個月的收入要先拿出20%來儲蓄,剩下的才能作為支出。但還要扣除稅金或其他非消費性支出,例如一般以10%繳稅,5%規劃保險,則實際家庭支出佔收入應該控制在65%左右。

{DS}

Q:食衣住行各應該佔多少呢?
A:若將支出分為食、衣、住、行、育、樂等六大部份,根據上面的表格,則飲食就佔了總支出的25%,衣著則只有大約3%,居住則是最大筆的支出,大約有30%,交通則佔了大約10%。最後,育和樂的部份也大約各佔了5%。

要注意的是,台灣的醫療支出比美國還要高,約15%左右,而美國的醫療支出雖然只有7%,但還有社會安全制度的費用,兩者相加的話,則差異就沒那麼大了。

因此如果以這個架構來規劃家庭的支出,為了計算方便,以月收入10萬元的雙薪家庭為例,每個月要先拿出20%,也就是兩萬元作為儲蓄。而如果家庭支出控制在收入的60%,則每個月的支出應該在6萬元左右。

這6萬元,居住大約佔了30%,也就是1.8萬元,以每個月平均約5千元的水、電、瓦斯費用來算,則在房租或房貸上的支出必須要控制在1.3萬元以內。若是在大台北地區工作或居住,大概很難買得起房子,但是要在新北市租到25坪左右的公寓,則不成問題。若必須要在居住的支出上花費更多,則其他的支出就會受到壓縮了。

飲食則是第二大的支出部份,25%表示一個月有1.5萬元可以作為飲食費用,以每個月30天,每天三餐來算,則平均一餐的伙食費用有167元左右。衣著打扮則只佔支出的大約3%,也就是每個家庭一個月的治裝費為2千元。

交通費用則是第三大的支出,10%表示一個月有6千元的額度,但是如果要加油、修車養車,則這樣的交通支出似乎略有不足。

最後,由於育、樂均佔支出的5%,因此大約每個月有3千元分別可以作為教育經費以及休閒娛樂經費,然而以目前的教育環境來看,每個月3千應該是很明顯不足的。

{DS}

Q:怎麼衡量要在哪裡租房子或通勤?
A:一般而言,交通費用和居住費用是負相關的,如果在市中心上班,則可能負擔不起房價或租金,只能住在比較遠的衛星城市,但如此一來上下班的通勤,無論是時間或金錢的花費就都比住在市中心來得高。如果市中心和衛星城市的房租差距為5千元,但每個月通勤必須要花6千元,住在市中心其實反而比較省錢。

此外,如果是夫妻都必須要通勤上班,則應該居住在其中一個人的公司附近,因為兩個人都通勤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會比其中一個人走路幾分鐘就到公司,另一個人則去到比較遠的地方還要多。

最後,其實時間也是有價的,如果你認為自己一個小時的價值為3百元,那麼每天通勤來回的時間為兩個小時,代表的是其實你可以住在房租貴個一萬左右的地方。

家裡多了一個人,新手爸媽們忐忑的心可想而知。在大環境沒能改變前,更要做好收支規劃,才能因應多了一個寶貝的新生活。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