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基法,越改越過勞》如果民進黨覺得加班才能賺錢,別再說提高生育率這種幹話

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
勞基法,越改越過勞》如果民進黨覺得加班才能賺錢,別再說提高生育率這種幹話

蔡政府與執政黨很努力地通過勞基法初審,引發了勞團的抗議與各界的爭議。身為一個奶爸,我想要從自己的觀點來討論工時這件事。

民進黨拿彈性工時作為本次修法的「基調」。當然這件事情看起來有「解決薪資僵固化」與「薪資自由化」的美麗糖衣,在一個市場機制健全的資本環境中,自由開放是孕育經濟成長與產業創新的溫床。

但同樣的作法,在壟斷且資訊不對等的市場環境中,更高的彈性跟自由,可能會惡化市場的不公平。任何一個市場都需要健全交易環境,適度的監管、適當的交易規範,有助於媒合勞資交易的效率。

我一直覺得,在台灣勞方跟資方的立足點強烈不對等。企業與法人可以透過自身資訊能力、議價能力以及法律訴訟等優勢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但每一個勞工都只是小蝦米。勞工缺乏足夠的工具與團體運動來對抗企業,所以薪資很容易被操控與壓抑,這是藍、綠政府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

高工時會裂解家庭

我必須老實說,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完全是天生的。我不是否認血緣這件事情,而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會隨相處時間而持續增溫。古語說「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也就是說,如果少了養育子女時間的醞釀,父母對於子女的愛無法到達另一個階段。

我曾經待過電子業、金融業,不騙你,在這兩大熱門行業,晚上八點下班叫做正常,十點下班才叫做加班。以前我還單身不以為意,可是現在我有了家庭與小孩,我覺得那種上班狀態根本是人生危機。

先不講兩歲以前,小孩爸媽根本應接不暇,當小孩進了幼兒園、國小就學,他們早上七、八點就要去學校,醫生說小孩一天要睡足10小時,所以小孩晚上八、九點睡覺才健康。爸媽晚上八點才下班,自己的小孩晚上八點就要睡覺,一天沒講幾句話,親子關係就結束了。

不要講下課時間,幼兒園跟國小一班放學時間是四點,國小低年級一星期有四天是上半天。你的小孩放學後,不是送才藝班就是送安親班,從兩歲幼幼班到國小二年級,他每天跟同學跟老師相處的時間高達10小時,扣掉國定假日,一年將近2500小時不是跟爸媽互動。

你知道2500小時有多少嗎?幾乎就是台灣人的年平均工時耶!

特別是雙薪家庭,爸媽為了賺錢加班加到跟孩子沒話聊,吃飯不說話,見面不說話,然後就各自回房睡覺。要是遇上爸媽加班,可能一整天都沒碰上面。長期沒互動,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你想會如何?

高工時也帶來低生育

「養」小孩需要錢,「育」子女需要時間,養育子女兩者都須兼備。我認為台灣高工時、低工資是惡化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美國 CIA World Factbook(世界概況)調查顯示,2017年台灣生育率是世界第222名,全球倒數第三;新加坡生育率是224名,全球倒數第一。

如果我們再去找勞動部OEDC最新的統整資料,你會發現2016年全球工時最高的國家是誰?是新加坡,全年平均工時2366小時。台灣工時第五高,2034小時,可是新加坡平均薪資高,要是比血汗度,台灣可能還是第一名。

我接下來幫你整理這份表格,列出工時高的前20名國家,並且統計他們的生育率排名。你會發現,工時前5高的國家中除了墨西哥,新加玻、韓國、希臘、台灣,四個都是生育率超低的國家。全球高工時前20名國家中,有10個國家是落在200名以下,生育率落點在全球10%以下。而前20名國家有17個國家是落在112名以下,生育率落在全球50%以下。

雖然不能武斷說是高工時導致低生育,但可以推測高工時應是惡化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2016 OECD全球工時與2017 CIA全球生育率排行
圖片放大

政府真當國安危機?

一定會有人批評我的論點,說高工時降低生育率沒有學理根據。首先,我認為高工時戕害個人時間這是基本常識,人一天只有24小時,你多花一小時在工作,就少了經營家庭、經營私生活的一小時。如果要玩統計數字,我也可以搬出你很難立即辯駁的研究。

看下圖,我們把勞動部公布的2016年OEDC年均工時,對照CIA的2017年估計生育率,拿來做XY散布圖,得到的趨勢線是負相關。雖然這樣的結果還不足以讓我們定論工時與生育率有因果關係,但還是可以推論兩者是相存的關係,通常高工時的國家伴隨出現較低的生育率。

圖、國際年均工時與生育率關係圖
圖片放大

就算我以上的數據都是狗屁,假設工時與生育率根本沒有關係,但從人性面來說,任何一個高工時的雙薪家庭,他們一定不快樂,父母不快樂,小孩也不快樂。

最近有一齣韓劇叫做「Go Back夫婦」,裡面就是描述職場壓力很大的南韓,生兒育女後的家庭遭遇,裡面對於家庭生活點滴的情節既寫實又詼諧。連續劇歸連續劇,創造出一個一個不快樂的中產階級家庭,是政府期望帶來的政策果效嗎?

對任何一個中產階級的上班族而言,家庭佔有他生活重要性的一大半,工作與事業則占有了另一大半,當然不是每個人都熱衷家庭生活,但光工時就佔據他超過一半的時間,甚至沒有剩餘的時間跟孩子或家人互動,這對人民絕對是殘忍。

立法院初審的版本,將現行版本改為經過勞資協議,每月加班上限可由46小時提高至54小時,但限制三個月總時數仍為136小時。執政黨認為是提高彈性,但真正的問題是,勞動市場是一種買賣契約,它存在市場交易的特性,政府如果想要提高彈性,則不該政府自己先去喊上限。政府的行為有標竿效果,就像馬政府時期青年22K方案,它影響了就業市場對於新鮮人起薪的預期。政府直接明訂54小時,等於是暗示勞資雙方加班至54小時是合法的,它會降低勞工在勞資協議的談判力,彈性時數應該是由每一個勞工自己決定,更何況執政黨完全沒有解釋,那個單月加班上限54小時,是怎麼算來的?

更根本的問題是,為什麼企業決策者寧可員工加班,而不是增聘雇員?勞工都想賺錢啊,可是為什麼政府跟企業給的方案就是加更多班,而不是想辦法提升單位工時待遇呢?執政黨的勞動政策,是不是選了軟柿子來吃,挑了輕鬆的路來走?

政府設定工時上限是有意義的,就是為了要避免不人性、不人道、不健康的上班方式,如果企業覺得人力吃緊,應該做的事情是重新調整人力調度,而不是總是依賴員工加班應對。表面說是為了彈性工時,實際上依舊縱容高工時,這種勞權基調,可能有助於企業或員工獲利,對於少子化不但沒有幫助,可能還倒踢生育率一腳。

小孩校園時間與家長工作時間經常無法兼容

我認為目前行政院的「完善生養方案」其實根本缺了一大半。政策制定者往往在鼓勵新婚生育,但忽略了其實鼓勵生一胎的家庭再生第二胎,可能效果更大。原因在於已經有一胎的家庭,有比較好的心理準備,也有比較多的理由再生第二胎。

前提是他們沒有被嚇到的話。

帶一個小孩已經夠頭痛的了,生第二胎幾乎會讓雙薪家庭瀕臨工作跟家庭兩者取捨的殘酷挑戰。來一次A型流感,學校停課一週;沒隔多久又B型流感,學校又要停課一週;再來中了腸病毒,小孩又要休5天。爸爸媽媽最好是有這麼多假可以請。

台灣產假少、兒童照護假也少,請個育嬰假還要被同事指指點點,要不然就是直接沒工作。前面講的,小孩已經整天付錢給別人帶,沒什麼互動已經夠悲情了,然後小孩生個病,爸媽又請假請到快要丟掉工作,生一胎的爸媽,不會被嚇到才有鬼。

不但如此,台灣私企對於職業母親也不友善,一旦懷孕生小孩不是放棄升遷,就是被逼著放棄工作,回家當全職媽媽以後就再也回不去職場,大家都有生活上的壓力,你覺得這種職場狀況,會有利生育嗎?

如果國家的目標就是希望大家加班多賺錢,那就乾脆廢掉提升生育率的目標,不要再說少子化是動搖國本這種假話。堅持高工時的政府根本不願意、也根本無法提升生育率。沒有人會傻到為了一胎3萬元,每個月3千元的錢來生小孩,錢花下去只是降低已經生育者的負擔。台灣的生育率只會繼續下降,永遠無法提升。

結論

近年來西歐國家不斷努力提倡生育,透過大量的住屋獎勵、育兒補助、產育休假、廣設育兒機構等措施,不論是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瑞典等國家,我們都見到他們成功的扭轉低生育的趨勢。而且你猜呢?我說的這幾個國家也都是年均工時相對低的國家。

圖、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瑞典生育率趨勢
圖片放大

現代人生兒育女的重心,已經從重「量」移轉到重「質」的階段。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大量的培育時間,如果沒有陪伴,家庭的聯繫核心會變得薄弱不堪。如果政府真的重視生育率,就必須決心要建立一個全方位友善生養的環境,協助未婚媽媽生養、降低結婚生育負擔、職業婦女養育支持、鼓勵生育二胎、引導全職媽媽重返職場等等各方面配套的措施,同時降低雙薪家庭工時,父母才更有時間互相支應小孩的課後陪伴。

政府不關心,再怎麼嘴砲也沒有用,可能最後被大家發現政府說的國安危機,只是重播的錄音帶,你說是不是呢?

附註、勞動部2016各國工時與CIA生育率對照表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