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年底會崩盤嗎?一個華爾街操盤手:3~5年內不會發生

作者為財務規畫師(CFP)、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2014年第一季美國大型成長基金第一名、基金截至2016年底過去5和8年的年均複利分別是12.5%和17%。著有《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

FB:闕又上均衡的財富人生

美股年底會崩盤嗎?一個華爾街操盤手:3~5年內不會發生

筠翎

投資要不要考慮社會責任?那天得知你的工作就跟這有關,讓我想起了有位客戶,她希望投資能兼顧社會責任。那年到拉斯維加斯賭場旅遊,挑選了家獲利還不錯的公司,但在她的要求下賣出,此外踢出名單的還有獲利頗豐的煙草公司,受她的影響,我對公司的社會責任也日益看重,蠻好的,投資除了關注社會責任以外還要注意什麼呢?

那要看你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策略,對被動投資者而言,可輕鬆許多,因用不著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股市修正的轉彎點,但對主動投資者而言,要做的功課可多了,如「審時度勢」就是其中之一,怎麼說呢?

8月回台灣看了本書《2017~2019投資大進擊》,將心得放進了我的臉書,標題是「投資的蛛絲馬跡」。作者哈利. 鄧特二世認為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衰退即將在2017年年底爆發,2020年到2022年觸底。如此斬釘截鐵,自然引起關注,連帶8月我接受非凡電視訪問時,記者一則好奇,二則不想漏掉這重要議題,一再問我,股市在年底前會崩盤嗎?

美股屢創新高,何時會修正?會是這幾年媒體持續關心的議題,你要不信,10月3號巴菲特就接受雅虎財經網採訪,他認為美股目前價格還算合宜,這話一出引起譁然,有趣的是,讀者這一次不見得全盤接受巴菲特的見解,我樂見讀者的獨立思考,因它是在股市獲利的重要元素和訓練。

第二個有趣的事,鄧肯二世和巴菲特這兩人之間,定有一人的判斷是錯誤的,有巴菲特的參與,這還不夠有趣嗎!對一個想要在投資管理精進的人而言,重點可能就不只是誰對和誰錯的問題,而是背後判斷的依據是什麼,我們不妨在答案揭曉前,以他們兩位看法差異的見解,也藉此練劍一番,看看我們的思考邏輯,是否有立足點?

鄧可二世著墨了許多對泡沫有週期性的看法以外,財務數字方面,引出了諾貝爾得獎席勒, (這我們曾介紹,席勒本益比考慮過去10年的盈餘能力,而不是一年的數據,避開了企業成長中高峰谷底的巨大差異),2000年高科技泡沫時,席勒本益比近44,金融海嘯時約27,而十月的數據已在31,也比1929年的30還要來得高,以歷史數據來看美股確實不便宜了。

此外,金融負債,房地產的價格,中國大陸人口紅利的消失,這一些在他眼裡都是不祥的數據,走筆至此相信多數人都覺得鄧肯二世不是無病呻吟,但也可能更好奇,巴菲特又是什麼樣的論點,能夠扭轉他的看法呢?

2001年的12月10日,巴菲特在財富雜誌(FORTUNE)發表了他的巴菲特指標,也說明他如何看準大盤走勢,避開了2000年的高科技泡沫。所謂巴菲特指標,就是美國所有公開上市股票的市值,佔全國產值GNP的比重,巴菲特認為這兩者的比例,可能是在任何時間評估價值的最佳單一標準。巴菲特用詞如此肯定,看來他判斷大勢的心法已呼之欲出。

他更進一步的指出「 假如上述比重關係跌到了70或80%,這時候買進股票可能獲利頗豐,若該比率接近200%,就像2000年3月高科技泡沫最頂峰時一樣,這時候買股票就是在引火上身了」, 而在發表這篇文章的時間這數字是133%。

既然巴菲特認為這是任何時間點,評估價值的最佳單一標準, 那麼2017年10月的數據是多少呢?答案是131%,這數字高得驚人,已經是跟高科技泡沫154%時接近(網路上的圖形,其數字的高峰是154%,那是以年底的數據做標示)。也超越了金融海嘯時的105%,照理巴菲特和鄧肯二世的看法一樣,應該是泡沫重現,為什麼此刻巴菲特推翻他的說法,認為美股價位合宜呢?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