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撞擊測試只想「掃過低標」!一個奶爸呼籲:拜託鄉民繼續靠北政府,不然「盡可能買進口車吧」

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
政府推撞擊測試只想「掃過低標」!一個奶爸呼籲:拜託鄉民繼續靠北政府,不然「盡可能買進口車吧」

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車安中心,VSCC)於6月9日準備召開說明會,針對揭露國內新車撞擊數據,以及提供分級制度,與社會交換意見。 

 「車安中心」,就是審驗國內銷售車款是否能上市的把關者,他們設立的撞擊規範,也是國內汽車上市的低標,沒有達成低標就不能上市。他們初步的想法,認為可以仿造能源標章,根據車安中心的檢驗數據,做整合的分級化,不需要公開數據,只要給民眾最終看得到「星星顆數」的結果就好。

我的立場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政府相關單位真的開始正視車輛安全資訊的揭露,憂的是,政府這樣的做法在我看起來是便宜行事,也無法有效的提升國產車的車輛安全性。

已經有了碰撞法規,為何還需要其他撞擊測試?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上市碰撞法規,測試項目與測試條件都不同,政府是扮演把關者的角色。

汽車的安全是很難嚴格定義的,消費者也無法從廣告或行銷文件得知車輛安全性,而且隨著科技發展,汽車安全的評量方式也需要隨時代改變。如果車輛安全一切都交給政府把關,政府法令改變速度很慢,而且政府的直接管制,容易扭曲市場,不靈活又不見得有效,加上政府單位容易被關說遊說,每一次提升標準,就要面對業者的反彈壓力,反而容易傷害駕駛與消費者的利益。

外國人是很懂得市場機制的,他們成立非營利性質的新車安全評鑑協會(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NCAP),以更嚴格的標準進一步提供消費者車輛安全資訊,再用簡易的判讀評等,讓消費者可以快速地做出消費決策。

政府與車商本身都追求車輛安全,但實際情況是,政府的法規,車商實驗室的各種撞擊模擬,都無法完全防範現實生活中的撞擊意外,也無法真正有效降低事故與減少死亡。

最早的勝利,就是NCAP成功推動加裝「安全氣囊」,事後證明安全氣囊大幅降低事故的死亡人數。另外,NCAP也發現,近幾年非常熱門的休旅車(SUV),高底盤、高穿越性,在事故中容易失控翻覆,歐洲NCAP與美國IIHS開始提倡車身穩定系統(ESC)與胎壓偵測器(TPMS)的加裝,並將車身穩定系統導入NCAP的測試評鑑當中,鼓勵消費者購買更安全的車款。

一個專門研究交通事故與防範的單位,由此可知,非常重要!

這十幾年來,隨著全球8個NCAP組織在各地努力推廣車輛安全資訊,不論是安全氣囊、車側氣簾(或稱頭部氣廉)、兒童安全座椅、車身穩定系統、主動剎車系統,這些經過研究能提升行車安全的配備,都獲得消費者與車商的重視。

NCAP的評分制度還有好處,就是可讓消費者辨認危險的車款,進而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車子只要開上路,就是會有風險,而NCAP的撞擊測試,可以在遭遇風險之前,讓消費者事先就能選擇更安全的車種來保護自己與家人,在我這個為人父親的角度來看,生命無價,NCAP的訊息是極可貴的。

可惜的是,台灣至今沒有任何的NCAP制度。台灣汽車銷售市場約為全世界前15大,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而NCAP在美國、歐洲、日本、澳洲、韓國、中國、東南亞、拉丁美洲,全球超過40多個國家的銷售車款,都在NCAP的評鑑範圍之內。唯獨台灣,車子賣得比別人貴,卻沒有類似的制度來保護你跟你的家人。

拿低標來分級,有何意義?

幸好台灣人不都是傻傻的「盤子」,去年底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公民提案「國產車上市前,必需強制公開ARTC撞擊測試結果,並比照國外將結果分級」獲得廣大回響,雖然一開始交通部與ARTC各有說詞,但輿論的壓力似乎讓這件事情有成真的可能。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