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新建餘屋量創新高,建商喊送車位、裝潢

庫存出清好康多?三招揭背後陷阱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清餘屋是全台建商今年首要目標,面對琳琅滿目的促銷,消費者搶房時也別忘看清權益。
清餘屋是全台建商今年首要目標,面對琳琅滿目的促銷,消費者搶房時也別忘看清權益。
圖片放大

傳統房地產旺季329檔期,全台業者卻笑不出來,因為房價還在跌。面對龐大餘屋量,建商有共識縮手不推案,「今年建商主力還是放在清餘屋,」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指出。

全台餘屋壓力有多大?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2015年新建餘屋待售量暴增,成長近2倍至5萬5千戶,不僅創下歷年新高,還首度超越新推案戶數,出現死亡交叉。房仲全聯會預估,去年新建餘屋增加到6萬戶,再創新高。

「今年房價不會落底!」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直言,房市交易量仍疲軟,建商的命運是「殺價、取量、搶錢、活命,」亦即價格讓利,才有機會創造成交量。

「餘屋對建商來說就是資金積壓,」新潤機構營業處長施孝文分析,有些案子到成屋還賣不完,建商得開始負擔持有稅,亦即,非但新案無力推出,舊案的餘屋還得吃老本。有些建商乾脆直接降價,殺價最凶的當屬板橋區,繼去年江子翠殺出四字頭個案,造成新北市新成屋、中古屋價跌一至兩成,今年又有三字頭破盤價。

送車位灌水實價登錄?小心吃官司

「促銷花招年年有,今年幾乎發揮到極致,」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買氣慘澹,投資客退場,為搶到僅存的自住買盤,建商透過各種方式降價,現在正是出門看屋搶好康的時機,但是,有些方法已踩到法律紅線,得謹慎以待。

實際成交1000萬元,建商免費送你兩百萬元車位,但在實價登錄載明1千2百萬元,這有何陷阱?

何世昌分析,依照實價登錄,售價、車位得分開計價,若登錄1200萬元,未來若以1500萬元售出,獲利低於免稅額400萬元,將不用被課房地合一稅,建商也能守住建案帳面售價,看起來兩相得利。

《黑心建商的告白》系列作家鄭詩韋指出,房市慘澹,建商、代銷要求以較高價登錄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實際上是,房價跌得比實價登錄看到的情況還慘,只是大家都看不到。」他舉例,業者以低價合約與買方簽約,卻拿高價合約申請銀行鑑價。有業者私下透露,房市不好,衝擊房貸生意,銀行也得搶業績,即使有鑑價系統,發現價格略高於行情,只要申貸者還款條件無虞,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通常民營銀行比公股銀行彈性大。」

或是「差額找補」,如實際成交900萬元,實價登錄填1000萬元,建商填寫「折讓單」,載明因交屋瑕疵,或因買方不須建商配備裝潢,開立100萬元的折讓單,該業者說,此類低價高報的方式,在業界行之有年,尤其近兩年買氣急凍,在餘屋量大區如青埔、淡海新市鎮等地,更為明顯,「只要客戶願意買,條件都好談。」

「這些都是偽造文書,」鄭詩韋表示,若惡意不實登錄,除罰金外,登錄者還可能吃上官司,得不償失。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