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懂台股首樁「自導自演」假公開收購案

史上花招最多 樂陞坑殺散戶手法拆解

樂陞案偵結起訴,不法獲利高達40億元。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許金龍(圖中)政商關係良好,爆發掏空案,樂陞獨立董事陳文茜、尹啟銘也成了被告。
許金龍(圖中)政商關係良好,爆發掏空案,樂陞獨立董事陳文茜、尹啟銘也成了被告。
圖片放大

喧騰了半年的樂陞案偵結起訴,前董事長許金龍依照有期徒刑最高刑度,被求刑三十年。檢察官還原的案情顯示,這不只涉及高達四十億元的不法獲利,還有由「國票大盜」操盤的內線交易。

許金龍透過一層層「吃貨」、拉股價、「出貨」演出坑殺散戶的三部曲,最後靠著從沒人玩過的手法─台股史上第一樁假公開收購案,賣股套利,終於讓整起長達四年的大老闆坑殺小散戶的內幕爆了開來。

「這是我任內,第一次看到這麼高的刑期。」擔任投資人保護中心董事長一職八年的邱欽庭說,從起訴書看起來,樂陞大股東簡直是從頭騙到尾。投保中心統計,樂陞案牽涉的受害投資人高達兩萬名!

一部曲:低價吃貨
用人頭假私募、吃可轉債

為了釐清複雜案情,司法部門指派高達六位主任檢察官追查,發現樂陞案簡直是炒股、假外資、財報不實、出賣股東密約等花招樣樣來。「這個案子根本是綜合體,各種手法都用上了。」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說,堪稱近年來經典案例。隨著起訴書出爐,許金龍利用股市潛規則坑殺散戶的手法,一一現形。

上市櫃公司大股東操縱股價前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吸納夠多的籌碼,才能在股價拉高後獲得相對大的報酬。

樂陞進行五次私募,許金龍透過海外人頭帳戶共吃下多達三萬八千五百張股票,根據檢方估算,這部分不法所得高達三十九億元!

私募股必須至少閉鎖三年,才能轉換成一般股票買賣。但許金龍為了套現,想出了收購大陸網路公司,製造出小吃大的奇觀。樂陞流通股本不過十億元(不含私募股),二○一四年營收也才九億五千萬元,竟以小吃大,各以二十九億元、五十三億元收購大陸遊戲公司Tiny Piece以及同步公司股份。

但檢方追查發現,這兩家經營階層私下另與許金龍簽訂密約,收購許金龍的私募股份,幫他提前套現。這等於是拿樂陞的錢,高價買大陸公司,資金再流回大老闆口袋。

許金龍吃貨的另一工具,則是勾結券商,非法認購可轉換公司債。

樂陞為了籌集購併同步公司的資金,在二○一六年初,一口氣發行三檔可轉債,金額合計高達二十億元。

可轉債以詢價圈購方式賣出,大股東等內部人不得認購。檢方卻發現,許金龍勾結康和證,以人頭帳戶吃下大部分額度,資金來源正是將私募股賣給同步公司的不法獲利。

許金龍並找來遠東銀行,將人頭戶認購的可轉債拆分成兩部分─純債券與純股票選擇權,將債券賣給賺短期利息的民間金主,選擇權則違法賣回給大股東。這麼一來,等於讓許金龍以極低的成本槓桿套利。

「如果(可轉債、私募)太頻繁,就要注意背後是否有什麼遊戲在玩。」儲祥生分析,在目前低利率環境下,發債、私募成本比直接向銀行借款還要高,這時如果公司動作頻頻,就應保持警覺。

二部曲:操縱股價
找國票大盜護盤,逢高出脫

吃下打折股票的大股東,想要獲取更大價差,這時就得祭出二部曲:操縱股價。

二○一五年四月下旬,上櫃股和旺爆出違約交割,當時市場知名的金主兼炒手陳聰明融資慘遭斷頭,媒體報導他戶頭的大筆樂陞股票也因此被賣出套現。當時樂陞以不知情否認,但樂陞案起訴書證實,陳聰明將持有的一萬多張樂陞股賣出求現,導致股價急跌。

許金龍為維持股價,以免向銀行借貸的質押股被斷頭、影響私募股出售,他委請鼎鼎大名的炒手楊瑞仁(改名楊博智)護盤,他正是二十多年前從國票盜領上百億元炒股、已服刑出獄的「國票大盜」。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