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股票價格會加大貧富差距?

anue鉅亨網1999年創立至今,不只是間財經新聞媒體,也是一間協助投資人決策的科技公司,我們陪伴許多台灣投資人成長,一直深受投資人信任,2015年開始將創新能量聚焦於協助投資人獲得做出精準投資決策的資訊。我們相信透過科技與創新來重新定義金融產業,能協助投資人更快速精準地找到投資契機。
美國研究:股票價格會加大貧富差距?

2008 年,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在次貸風暴的衝擊之下宣布倒下,隨後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亦在美國財政部、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及巴克萊銀行 (Barclays) 宣布放棄收購之後而聲請破產,正式引爆了這段衝擊後世甚深的全球金融海嘯,其影響至今依舊還是餘波盪漾。

當年美國聯準會 (Fed) 為挽救金融市場秩序及美國經濟,時任 Fed 主席的柏南克 (Ben Bernanke) 率先於 2009 年三月進行首輪的 QE 寬鬆 (Quantitative Easing) 政策,隨後 QE 政策連續執行了三輪,並外加一次 OT 扭轉操作 (Operation Twist);而綜觀來看,Fed 一連串貨幣手段的目的,似乎與美國隊長常作的事沒有什麼不同,那就是:拯救美國。

Fed 已於 2014 年十月正式宣布 QE 退場,細數 QE 政策實行了五個年頭,現在我們或許就可以來好好檢視,QE 究竟帶給了美國的金融市場、社會、家庭、甚至是個人,甚麼樣的幫助。

以下這份主題名為「持續上漲的股價,究竟是否與貧富不均有關」的研究報告,是來自於美國聯準會 (Fed) 聖路易斯分行 (St.Louis Fed) 助理副主席 Michael Owyang 和高級研究員 Hannah Shell 的研究,為世人揭露 Fed 在過去的數年裡,是否真的已經讓美國人一圓那場夢寐以求的「美國夢」。

該份報告指出,股價上漲所帶來的資本報酬率及財富效應,確實能有助於富人們在財富上大幅增值,原因無他,因為這些人有著更多的資源能夠接近市場、進入市場。該份報告中寫道:「隨著股價和資產報酬率的上升,富人確實比其他勞工階層的人們更能夠從中獲得收益。」

Michael Owyang 和 Hannah Shell 結合了美國基尼係數 (Gini Coefficient) 與美股 S&P 500 自 1947 年至 2012 年的歷史走勢圖,從圖中可以清晰看到,隨著美股 S&P 股價在過去數十年來不斷走揚,美國基尼係數也是在不斷地攀高,這意味著在美股不斷攀升的場景之下,實質上美國社會內部的貧富差距已經是越來越大,當前美國貧富差距的程度,可以說是已經來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註:基尼係數為經濟學中一項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數值由 0 至 1,貧富差距越大,數值即愈接近 1;反之,則愈接近 0。)

Michael Owyang 和 Hannah Shell 寫道:「隨著股市價格不斷地上漲,資產報酬率就會越向富人階層傾斜,我們認為這就是一種劫貧濟富的現象。」「而這個道理其實不難理解,因為中、低收入的家庭不太可能將財富集中在風險相對較高的股市之中。」

該份報告總結寫道:「上世紀 70 年代貧富不均有一部份的成因是因為股票市場,由於在股市的收益分配上往往較有利於富人,於是這就造就了一個事實,股票價格確實與收入不平等有著巨大的連動關係。

那.....台灣呢?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統計至 2013 年為止,台灣的基尼係數值約在 0.35 一線,雖離世界平均值 0.52 之水平仍相去甚遠,但綜觀台灣自 1964 年至今基尼係數表現,台灣貧富差距程度確實是在擴大當中。

台灣知名經濟學家、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教授就曾經於 2014 年對此直言:台灣所得分配惡化,已隱藏不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