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專賣修房子的材料,為何賺的比賣房子的建商還多,股價漲幅更是大盤3倍?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我們曾在「美國私募基金經理人的第一手報告」裡,提到過美國房產的復甦進度。而美國建商類股也將在房產復甦的多頭中,再次創下亮眼的表現。但除了建商類股,還有一個產業也隨著房地產復甦而興盛起來:房屋修繕零售商類股(Home Improvement Retailers)。

這一塊產業台灣讀者比較不熟,因為台灣地小人稠,當我們水管漏水了、馬桶不通了,熱水器壞了,往往巷口就有水電師傅,一通電話就叫來了。

再加上台灣人力相對於歐美國家便宜許多,請水電師傅來維修不會讓我們負擔不起,所以,我們多半不會自己動手做這些維修工程,而全權交給師傅負責。也因此這些維修的材料多半是賣給水電師傅,普羅大眾比較少接觸到。

裝潢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台灣人力較便宜,所以就算想裝個新窗簾、換個新家具,我們也習慣請人搬過來裝好。不過這幾年來台灣建築或裝潢人工成本有提高的趨勢,或許變貴,但依舊與歐美國家差距甚大。

美國不像台灣方便,大多數地區地廣人稀,這樣的狀況下,叫個水電師傅真不是容易的事情,也完全沒辦法應付即時的需求。(馬桶塞住了怎麼能等?肯定是要靠自己修)更何況,美國的人力較貴,所以叫來了水電師傅,還可能漫天喊價,收個貴死人的價錢。所以大部分在美國生活的朋友,都會自己做一些簡單的工程,盡可能不要勞駕水電師傅。也因為人力較貴的因素,美國的DIY風氣比台灣興盛得多。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