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滿坑滿谷,民眾在罵,新聞也在罵,但我卻看見環保概念股閃閃發光...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環保業者生意好不好,完全要看政府的執法態度! 老實說,如果檢察官認真抓亂倒事業廢棄物的企業,我們的生意就做不完了!」可寧衛(8422)董事長楊慶祥在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時,一語道出環保業者心中最大的無奈。

從事廢棄物處理業17年,楊慶祥說,「台灣環保法規愈定愈嚴,但政府並沒有嚴格執法呀!事實上,依照製造工廠的生產流程或產量,就可以很容易推估電子業、鋼鐵業、紡織業者等製造廢棄物及汙泥數量,但政府卻從來沒有做事業廢棄物的總量管制,只有針對太陽能發電的補助做總量管制!」也因為沒有嚴謹管理,才讓台灣出現廢棄物亂倒、亂丟的情況。像在2013年~2014年,就連幫台積電和竹科大廠清運汙泥的業者都中箭落馬。

在國外,要把廢棄物資源化,其實需要技術並花費相當高的成本,以焚化爐底渣來說,日本採用資源化的方式以高溫把底渣玻璃化,才不會釋出有毒的戴奧辛氣體,最後再加入瀝青中使用,如此處理每噸得花5萬∼6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萬2,500元~1萬5,000元)。但台灣採取回收再利用的費用卻是一噸2,700元,其中還有1,500元是政府補貼,價格相差3~5倍。

換句話說,一般清運公司如果用這麼低的成本要處理事業廢棄物,根本就無法降低廢棄物的汙染。結果,就是把環保回收跟收垃圾搞混。楊慶祥說:「其實環保需要技術,國內有3,790家清運公司,以及2,024家廢棄物再利用機構,但多半沒有足夠的技術人員!」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