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南奇留下的謎團 : 為什麼QE之後沒有通膨?

台大經濟研究所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候選人;現任AIA Capital 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及財訊雙周刊專欄作家。興趣是研究總體經濟,並從中發掘投資亮點。
柏南克柏南奇
來源:Medill DC@flickr, CC BY 2.0
圖片放大

柏南奇在面對2008年9月爆發的金融海嘯時,用快速降息的方式,先把局面穩住,在2008年12月就把短期利率降到接近零。然後,在2009年Q1推出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QE),可以說拯救世界經濟有功。

但是,問題來了。根據傳統的經濟學理,中央銀行大印鈔票,不是應該要有通膨嗎?!因為擔心有通膨,所以對黃金的需求大增,使得黃金在2011年9月下旬漲到1923美元左右。

然而,事實竟然是沒有通膨!所以,黃金投資人終於在2013年4月中旬認錯,出現跳水重跌。 兩年又過去了。現在,歐元區與日本都還在推QE,可是,沒有通膨也就算了,怎麼反而是有通縮的風險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所以,我如果有機會對柏南克提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傳統經濟學錯了嗎?為什麼中央銀行推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結果不但沒有通膨,反而是通縮的壓力此起彼落?柏南克任內推QE,現在美國的QE已經在2014年10月完全退場了,但是謎團留下來。

我在想,也許可以這麼思考 : 如果新增的信用流向需求端,去買東西,去消費,那麼就像貨幣學派所宣稱的,物價確實會有上漲的壓力。但是,如果是流向生產端,去擴充產能,那就可能造成供過於求,於是物價反而會走低。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