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南部人都喜歡住透天厝?

紅色子房,CCIM國際認證不動產投資師,現任紅色子房投資團隊執行董事、國立大學兼任講師與商周專欄作家。長期擔任地產投資法人招商引資顧問,創設私募平台鼓勵優質地產經營團隊發展,並開設子房學院支持有溫度的「美好生活投資學」,結合大數據分析的「幸福角落置產術」。筆名「紅色」代表創新積極,「子房」則以西漢著名軍師張良自許,成為讀者買房自住投資「吾之子房也」。
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flickr, CC BY 2.0
圖片放大

讀者提問:

你好,我從南部來到臺北工作10年,最近考慮結婚回南部買房子。由於這10年來在台北住慣了大樓景觀套房,回到南部也想鎖定新大樓建案看房子。但是父母都說,在南部買透天別墅比較好,土地百分之百是自己的,又沒有公設比的問題,以後土地漲了賺了都是自己的。但我覺得最近南部幾個高樓層建案都設計得不錯,門廳氣派,高樓景觀好,有電梯其實也很方便。

住透天別墅還是住大樓,到底該怎麼抉擇呢?

子房觀點: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建議讀者可以先想一個問題:通常你願意為「服務」付出多少錢呢?

最淺顯的例子,就是你今天開車載家人到餐廳吃飯,結果停車場滿了。你可以選擇把鑰匙交給餐廳門口小弟泊車,公訂小費是100元,反正泊車小弟會想辦法照顧好你的愛車。另外一個選擇是,餐廳還有一處較遠的特約停車場,停好後走回餐廳得花5分鐘步程,但好處是停車不用錢。

如果是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選好了嗎?

再進一步把泊車小費加到200元,特約停車場走路路程加到10分鐘,你的選擇又是如何呢?

住大樓華廈,你買的權狀面積,會出現一部分是公共設施。不管是整棟的「大公」,還是該層樓的「小公」,換個角度想,就是買一個提供所有住戶使用的「群體服務」空間。這個公設比是20%,還是30%,甚至40%,就意味你願意花多少錢買這種「群體服務」空間。

「群體服務」空間有哪些呢?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