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到多少錢才能生小孩?一個奶爸真誠告白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存到多少錢才能生小孩?一個奶爸真誠告白

在還沒當爸爸之前,我其實並不是太確定養小孩長大概是需要哪些能力,不過俗話說,第一胎照書養,那就找些書來看吧。結果書裡面提的不能說沒有幫助,但大致上都是技巧或是知識性的補充,而比較少著墨在心態調適方面,對於評估自己是否已經具備了當爸爸或媽媽的條件,其實沒有談到多少。

所以,當時的我以為,經濟能力會是最主要的考量,其他的能力只要小孩報到之後再慢慢學就好了,例如抱小孩、包尿布、泡牛奶。不過隨著自己當了快四年的爸爸,加上自己周遭的朋友也陸續加入當爸爸、媽媽的行列,我才慢慢意識到,其實我把「把小孩養得好」和「養得起小孩」這兩個問題混在一起了

也就是說,經濟能力關係到的,的確是能不能養得起小孩。但是,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不代表能把小孩養得好;經濟能力不是那麼好,也不代表就不能把小孩養得好。關於養小孩這件事,經濟能力不應該是最主要的考量。但是很明顯,對自己的經濟能力缺乏自信,已經變成目前社會上大多數人不敢或不想生小孩的主要理由。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有很大差異,每個人的價值觀也都有相當大的不同,因此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有些事情換個角度想,將來或許就比較不會感嘆:早知道當時就…

Q:養一個小孩,生活中多很多要買的東西,很花錢。
A:
理財上很常談到的一個觀念就是,「想要」和「需要」一定要區分清楚,如果一個人的消費永遠是以「想要」為前提,那麼就很容易過度消費,而無法把錢存起來。其實同樣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養小孩的支出上。

對於小孩子來說,吃得飽、穿得暖,睡得好,可以每天過得健康、快樂和規律,沒有壓力也沒有煩惱,這都是一定要滿足的條件,也就是小孩子的「需要」。而要達到這個程度的要求,經濟上的要求並不會太高。

但小孩子其實並不會有太多的「想要」,因此「想要」主要是來自於父母的期盼,例如想要自己的小孩可以從小就讀全美語的幼稚園,想要自己的小孩都穿可愛漂亮的新衣服,最好還是名牌貨,而不要都只是恩典牌。又例如其實圖書館都有的繪本,還是想要自己買一整套擺在家裡,連同可愛的兒童書櫃也很想要買回家。

真的養過小孩後發現,「養得起小孩」的經濟要求並不會很高,尤其如果家中有人能夠托育,大概只剩奶粉、尿布、衣物和預防針這些比較大筆的支出而已,加一加也只是數千元。但是如果包含了想要,則很有可能連六位數的月收入都覺得不太夠用了。

但是要「把小孩養得好」,可就不容易了。

Q:現代社會競爭那麼激烈,如果我不買很多益智玩具或故事書,小孩會輸在起跑點。
A:三歲之前的小孩,可能是由家人或保母照顧,三歲以後才會選一間幼稚園開始就讀,因此出生前三年,小孩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的陪伴。但是對很多人來說,賺錢給小孩用好像比較簡單,花時間陪小孩卻難多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