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著頭皮和父母借到錢,27歲工程師研究股票一年加薪35%...台灣老人,自動無視年輕人的努力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台灣 年輕人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台北連日來的豪雨,讓週末假日泡湯了,生活中充滿了潮濕與不便。沒有陽光的日子不只沒辦法運動,也無法帶孩子出去跑跳......

週日下午是約好的行程,前幾週曾舉辦過的美股活動中,第二天因為要去舊金山一趟而無法前來的Jason,Jason是來自雲林的年輕人,充滿自信而開朗,約27歲。

當初是因為到台北讀碩班,畢業後進而留在北部就業。(沒辦法,台北磁吸效應驚人。)

頂著台大機械的學歷,並沒有讓Jason充滿傲氣,反而是謙遜與溫和的個性讓我印象深刻......是位相當有禮貌與家教的年輕人。

當初下課時間Jason問了個問題:「畢大,請問一下如果北韓真的開打怎麼辦?要怎麼操作比較好?」

畢德歐夫笑笑回答:「這問題要問金小胖或川普,做這種預測對交易是沒意義的。」

「如果北韓射核子彈不小心打過來,其實什麼股票都不用買賣,我們會立刻人間蒸發!」我講的這番話確實不誇張,不是嗎?

Jason笑得很開懷,應該是聽懂了意思。

一般來說,對於那種無法掌握的天災人禍,在操作實務上,我們可以依照部位的規模大小,買進一些大盤的PUT(賣權),作為避險之用......

不過以現在的科技軍事武力進步速度,下一次亞洲戰爭如果真的爆發,你我應該都瞬間被犧牲掉......

努力就能翻身的年代?現在還是嗎?

這幾年來常看到或聽到批評年輕人競爭力的文章,或是聊到目前社會貧富差距的狀況。

普遍共識大概是:

1.這年代白手起家是神話故事,早已不是勵志故事。別鬧了,不靠家裡怎可能買房或創業......以下略一萬字

2.現在年輕人都吃不了苦,沒幾個是人才的。人才都跑去哪兒了?

就我個人的經驗,其實這些年來,遇到年輕有抱負的年輕人還不少,(30歲以下)不論男女都有......共同特徵則是永遠都充滿了鬥志。

對於財富的追求與企圖心都相當強烈,有不到30歲就被挖角進瑞士銀行當分析師的,也有28歲就靠自己買房買跑車的。

當然也有去對岸打拼的,不計其數......

選你所選,見你所不能見

如果只選擇看到年輕人壞的一面,那當然看不到好的那面。

看見新一代的優勢,也許不是上一代所具備的,兩者之間的文化衝突,這需要磨合,並不是對立的。

至於成功作出一番事業的人,本來就是少數,不管是現在或者過去,庸庸碌碌過一生的人永遠是最大比例,這完全符合80/20法則。

補充:80/20法則指的是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例如:20%的人口與20%的疾病,會消耗80%的醫療資源。整個社會中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

Jason學習美股投資後,與家人感情不錯的他,開口希望得到一點資金上的協助。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