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

「每天只要XX元」最花錢

這一篇要講的是「再也找不回來」的錢。既然找不回來,又何必講呢? 這是要提醒大家,以後別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將這種錯誤的消費行為稱之為「錢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因為廣告上說「每天只要XX 元」而去花的錢,這種廣告術語常出現在購買保險、參加會員,以及各式各樣的綁約交易上。

「XX元」的金額多半不會超過百元,甚至常常以一個銅板(50元)就夠了做訴求。大家心想,少去喝一杯小七咖啡就夠了,所以心動不如趕快行動,結果小七咖啡也沒有少喝一杯,就這樣莫名其妙多了一筆開支。

每個人都該買保險,以備不時之需,如果你已成家,更是對家人最好的保障,但不該去買很多重複的保單。為什麼會這麼做? 多半是經不起親朋好友的人情攻勢,其中最難以拒絕的理由一定是對方說「每天只要XX元」。或許你會想,多一張保單,多一層保障,也沒損失。但是,還是小資狀況的你,這樣做必然會排擠掉其他的消費和投資。

其次,購買會員資格也是一大錢坑,因為「每次只要XX元」實在太吸引人了。具備會員資格之後,單次消費金額一定會降低,甚至還會有紅利回饋,因此大家就會覺得很划算。不過,如果你因為太忙,導致去使用的次數不多,換算下來可能比非會員的單次消費還貴,不就反而划不來了?況且,這家公司能否長期經營下去也是一大風險,萬一真的發生,已繳的會費幾乎不可能拿回來了。

同樣的情形也會發生在購買餐券上,而且你還得另外承擔遺失的風險。販賣餐券的餐廳,平均消費金額肯定不低,才會用這種方式做促銷。餐券雖然常常可以下殺到7折,甚至更低,乍看之下超划算,但仔細想想,還是屬於中高價消費,真的有必要這麼豪奢嗎?買餐券的動機其實是「比定價便宜多了」,而不是「真的有這個需要」。

「積少成多」原本是指「儲蓄」,但何嘗不能同時用在「消費」上? 下次,看到類似的廣告時,不要再被誘惑了。最後請切記,千萬不要為未來的消費,預繳任何的現金,這都是「再也找不回來」的錢。

一餐100元以內才算「食」

「食」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之所以要賺錢,就是要填飽肚子,否則生命難以延續下去。一個月6,000元,夠嗎? 如果三餐外食,真的很困難。如果在大台北精華地區,如信義計劃區工作或居住,更是難上加難。但是,一個月若不控制在6,000元以內,就很難達成一個月存6,000元的目標了。

我的小女兒目前就在台北市信義計劃區上班,最近的餐廳在101大樓的美食街,一餐沒有150元,根本別想吃到像樣的食物。因此,她每天回家最重要的事,就是準備隔天的早餐和午餐便當。這樣做,即使在全台灣物價最高的地方討生活,一樣可以存到6,000元。我的大女兒已婚,和先生的三餐也是盡可能做便當和在家裡吃。下定決心,學會基本的簡單料理吧!

「住」和「食」是六大需求中,絕對必要的開支。前者每個月的金額大致差不多,容易控制,但花在後者的金額就算已經超過6,000元,也不可能就此停下來不吃,只好透支了。一旦透支,只好犧牲另外四項需求,套一句阿扁前總統的名言:「不然你要怎麼樣?」

一個月6,000元伙食費,平均下來,一天只能花200元,大約是早餐只能吃40元,午餐和晚餐各80元,真的很吃緊啊!

{DS}

40元的早餐,勉強吃得到,例如麥當勞和便利超商最便宜的早餐只要39 元,甚至比一般早餐店還便宜。這時候,請不要升級成拿鐵或冰咖啡吧!因為還要另外補差價,就不只40元了。 80元的中餐,能吃到的食物大概就是「不滿意,但可以接受」。反正中午只有一小時的休息時間,簡單吃吃,大家應該不會太計較。

晚餐80元,如果一個人吃還行,但萬一同事、朋友邀去聚餐,肯定就不夠。我的建議是,只要一餐超過100元,就該把這筆開支視為「樂」,因為這種價位已經超過基本飽足的生理需求了。同時,歸在「樂」項下,才不會讓「食」很快就透支。吃太多100元以上的餐點,都算在「樂」的範圍,你就只好刪減娛樂的開支了。一旦沒有錢可供娛樂時,你自然就不會花太多錢去吃一餐。

光是吃三餐,都很難控制在一個月6,000元以內了,你怎還有多餘的錢去喝飲料、吃零食,甚至抽菸呢?請記得,非屬三餐的飲食,都要算是「樂」的開銷喔!

不該把支出預算平均分配到每一天

在薪資入帳當天,把6,000元轉到「大夢想基金」帳戶後,薪資帳戶只剩下24,000元供當月花用。一個月以30天計,所以每天可以用800元,看來還不會太難過呀!但是,這個算法其實是不對的。用除法得出的答案當然是正確的,但不可以用這種算法來算每天可以花多少錢。因為有些費用不能攤到每天,例如房租就是每個月必須一次付清的,所以扣除「住」的7,500元之後,只剩下16,500元,換算每天能花的錢降到550元。

這樣做,還是不對。我建議先要把能動用的錢設定為15,000元,而不是16,500元。兩者間的差額1,500元,請當作緊急預備金,或是做為往後碰到打折期間買衣服的預算。這樣做,每天只剩500元了。

對不起,還是不完全正確。我希望大家可以把一個月分成三個區間,並以領薪水當天算第一天,然後區分成前10天、中間10天,和後10天,再訂下不同的花錢預算,分別是4,000元、5,000元,和6,000元。

我認識的很多小資族,常常在領薪水後的第20幾天,就幾乎花光所有的薪水了,害得後面幾天只好勒緊肚皮,然後一直盼望發薪日趕快到來。如果你能採用我的方法,在前10天努力節儉,然後慢慢就可以增加花費,一來比較不會產生愈來愈窮的焦慮感,二來說不定還能省下更多的錢。老祖宗說得好:「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用在此地,再恰當不過。

如果前10天能省下200元,中間10天又省下500元,到後10天就可以有6,700元來花用了,這對自己之前的節儉,是最好的獎勵。如果每個月都能如此,也會愈來愈堅定相信自己,每個月一定能存下6,000元的目標。

以上建議來自我使用手機的經驗。因為我每個月只有1.5G的流量,所以我會在每個月初期,盡量出外不上網,到下半個月上網時,就不會有超出額度的壓力。

如何徹底執行呢? 就是在領薪水的第一天,從ATM領4,000元出來,放在皮夾裡,告訴自己這10天只能用這麼多。這裡還有一個撇步,就是一定要找到原存款銀行的ATM領錢,這樣就可以省下7元的跨行手續費。不要小看區區7元,想存錢就要斤斤計較。要不要一次只領1,000元呢?那也不必,因為萬一臨時要用錢,附近又找不到原存款銀行的ATM,就得被扣7元了。但也不必本末倒置,我有個朋友在懷孕時,她先生為了省7元,帶她走了很多地方,才找到原存款銀行的ATM,害她差點想跟他離婚。

【商業周刊圖書】官方粉絲頁

名人書單、商管心法、高效成長、趨勢新知、精選書摘,所有商業周刊新書資訊、限時優惠都在這!閱讀,讓你看見台灣,掌握世界大未來。

立即加入官方粉絲頁:商周讀書會
看更多書摘:商周讀書會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