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

投資的第一步,存小錢或存零股?

當年從學校畢業投入證券市場,由一個小研究員做起,在步入職場之前,就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要求在3年內,賺進第一桶金(500萬元現金加上BMW520、Volvo740各一部),要達成此目標,若僅依賴保守作為,恐怕緣木求魚。初生之犢的我,篤信一個「真理」──人生存到第一個100萬元很不容易,但是第二個100萬元就容易多了。於是我和同事起了一個互助會,且很快標下,工作3個月內便「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接著就以此作為我投資的起點。

我清楚記得當時的月薪不過24,300元,但是一個月的會錢需要2.5萬元,這個會一共繳了3年多的時間才結束,對於一個初入社會的新鮮人,不光是槓桿的問題,應該可以算是小蝦米的豪賭。當年的激進作為,確實讓我順利的在3年之內達成設定的目標。以此為例,融資這帖特效藥,如同春藥一般,讓我快速達成第一個目標。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化、2004年319槍擊事件、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等,每一次出現重大事件,就有許多投資人瀕臨融資斷頭,尤其2008年的雷曼事件,加權指數在短短7個月的時間,由9,309點慘跌到3,955點,但是1年之後股價又重回9,220點,這場由華爾街金童惹出的禍端,重傷全球金融市場,幾乎所有採行融資槓桿的投資人都瀕臨破產,但是若能撐過這一年的時間,有趣的是無論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也好、股價也好,幾乎又回歸到起跌之前水準,那一年的時間彷彿夢境,所以我稱為華爾街騙局,這場騙局最的大輸家就是採用高槓桿的投資人,其中不乏市場打滾多年的老手,都在此役中畢業出場。由此可知,融資就像包著糖衣的毒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用來解釋融資槓桿再適合也不過,原本融資就是雙面刃,重點在於如何善用這個工具,以一位初入資本市場的新手而言,我會建議在不同的階段,採行不同的策略,以下就分階段來說明。

存錢或存股,邁向財富自由的第一步

就一個新手而言,投入股市的第一筆資金並不建議借錢,儘管先前個人的例子是採取變相借錢─標會的方式,但是成功的原因有一大半是來自於運氣,因為1993年正是台股的低點,其次,我的工作又是電子產業研究員,國內電子業最風光的時期恭逢其盛,天時地利都站在我這裡,只要買進並持有,就能有不錯的報酬率,當然除此之外我也很用心、努力,最後才造就初步的小成功。

但是對於新手特別是初入社會的新鮮人,用儲蓄的方式累積50萬元至100萬元再開始投資,會是較好的方式。投資最忌諱有額外的壓力,因為價格波動的本身,就會帶來很大壓力,投資的壓力更常會令人做出錯誤的決策,而借錢投資所承受的壓力更是加倍。如果我們有志於股市投資,就要在儲蓄的階段,開始熱身,其中進行模擬操作與記帳,是讓我們貼近並熟悉市場很有效的方式,等存到第一筆資金時,便可以開始投資。

滾出第一桶金後⋯⋯

假設我們以100萬元作為投資的起點,如果用融資操作,最高可以買到市值200萬元至250萬元的股票(以保證金5成或4成計算)。此時我會建議,持股總市值不要超過150萬元,換言之,就是一半的資金做融資,另一半做現股。

{DS}

如果操作順利,隨著行情的上漲,資金不斷累積,持股市值也同步膨脹,過程中實現獲利的同時,還是要控制總持股市值,並以原始可投入金額的1.5倍,加上獲利金額為持股上限。舉例來說,當獲利30萬元時,最高持股上限為180萬元(150萬元+30萬元),當報酬率達到5成時,這時最好將融資償還,改為現股操作,避免出現頭重腳輕、倒金字塔型的持股。

一旦股價回檔便快速吞噬掉大半的獲利,就過去的軌跡來看,行情能出現3成到5成的報酬率時,股價距離高點亦不遠,這時最好退出觀望,等待下次行情的切入,是長期投入股票市場的人,必須具備、學習的重要態度。

利用這種方式操作,估計經歷兩到三次的小循環,或者一次完整的行情(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就很有機會將資產由100萬元累積到500萬元。當資金達到500萬元後,接著融資槓桿的使用應該要更少、甚至不用,調整風險報酬的比例,也就是說多一點的投資,少一點的風險。融資的使用時間、金額的原則,應該是既短且少。

簡單的說,在行情打底階段,使用現股分批買進,等行情啟動價格超過最高成本的一筆投資時(表示整體部位進入獲利狀況),才開始使用融資。此時持股市值,仍不應超過原始可投入金額的1.5倍,接著若開始獲利了結並進行換股,新買進的個股應該再度改為現股。這樣的融資使用,可以達到部分風險管理的目的。

資金少的時候可以多一點投機,畢竟若不幸賠掉,未來仍可以賺得回來。但是好不容易累積到 500萬元,一方面若持續高槓桿的操作,萬一出現系統性風險,累積的成果很容易付之一炬,這樣非常可惜。另一方面,操作模式在時間的累積下,也較為成熟、建立起個人特色的操作,如何做好部位管理,才是未來獲利累積的關鍵。

融資槓桿本身就是一劑藥,用對時間、方法,不僅可以治病,甚至還能強身,但是用錯了,是會讓人致命的。所以在使用的觀念上,若能加入「風險管理」作為藥引,長期下來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書籍簡介

書名:養股,我提早20年財富自由:買了不用管、定期會給孝親費、偷偷漲10倍,閉著眼睛抱10年的股票這樣挑(加贈45支養股精選)
作者:黃嘉斌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7/10/02

作者簡介

現任財金文化顧問、東方概念投資資深顧問,也是《Smart智富》月刊、《先探》雜誌專欄作者與講師。曾任東吳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副總。 擅長掌握台股長期循環,選擇最佳時機布局。曾精準預測,台股在2008年會進入一波大修正,不僅在當年金融海嘯全身而退,更搭上景氣復甦列車,於2009年帶領公司達成全年76.3%累積報酬率,傲視同業。 著有《基本面選股》、《操盤人教你台股大循環操作術》。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