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計畫

從今年初政府公布年金改革草案、6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公教人員版年金改革修正案來看,「多繳、少領、延退」的年金改革目標,已在具體落實中。

不過,年金改革上路,雖把退休基金財務從破產懸崖拉回,但政府面對少子化衍生的財務壓力、個人面對退休金打折造成的實際需求缺口,該怎麼辦呢?

長年研究各國退休金制度,目前管理總資產達500億美元的德明信基金管理公司亞太區(日本除外)首席執行長陳鵬,在出席10月12日「CFA台灣投資菁英高峰論壇」之前,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時指出,全球各國都因人口老化、少子化而改革退休金制度,退休金打折已是無法避免的趨勢。

他認為,想要退休生活不受年金改革影響,唯二的因應之道,一是民眾靠自己,提早理財幫退休金加碼;二是政府應想辦法增加退休金投資報酬率,延後退休基金入不敷出與破產時間。

勞退自提可節稅
還有2年定存利率保證

陳鵬指出,從退休3層式老年經濟保障模式來看,台灣年金改革主要有2大範圍,一是公教人員的第2層職業年金,也就是公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二是勞工的第1層年金,屬於社會年金的勞工保險(編按:以下簡稱勞保)。

對勞工來說,若要減輕退休金打折對退休生活的影響,陳鵬認為,最根本的方式是,增加第2層年金(即勞退)的給付金額,而增加的方式有2種:

方式1》參與勞退自提

目前個人的勞退金專戶,雇主必須每月按勞工薪資提繳退休金,而提繳率不得低於6%;勞工則是自願提繳,而提繳率不得高於每月薪資的6%。但從勞動部2017年5月公布資料發現,員工自提退休金比率很低,在635萬有雇主提繳退休金的勞工中,只有約40萬名勞工按月自提6%薪資,比率約6.2%。

其實勞工自提退休金的好處多,既可節稅,還有2年定存利率的保證獲利,且陳鵬認為,能增加未來退休年金,自提較有利。

方式2》開放自選投資組合

政府應開放勞退自選投資組合,讓有不同退休需求、投資能力的人,依自己可承受的風險,選擇適合的投資組合,以有機會增加自己的退休金。

至於自選投資組合,除了主流的股債、ETF等基金類型,陳鵬認為「目標到期基金」也是一個好選項。它的特點是在設定的退休等目標日期之前,依所處生命階段的風險與報酬屬性,自動調整資產配置比率。所以,在投資人年輕時,配置在股票等高報酬率工具的比率較高,隨著年齡增加,股票類的配置比率降低,債券及固定收益型等風險低的保守工具配置比率提高,對投資人來說,可兼顧長期的收益和風險,達到增加退休金的目的。

若要自己配置,年輕以股票型基金或ETF為主,愈近退休年齡,則以風險低的債券型基金為主。

{DS}

基金管理機構法人化
讓投資具專業與獨立性

只是,目前台灣仍未開放自選機制,而退休基金在政府操盤下,長期以來的表現並不理想。今年截至6月底,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報酬率為3.69%,勞動基金(編按:含勞保基金、新舊制勞退基金及就保基金等)報酬率為3.76%。

在報酬率不到4%的情況下,很難阻擋高齡、少子化帶來的退休基金財務困境。想提高退休基金績效,陳鵬認為,可有2種做法:

做法1》管理機構法人化

如美國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CalPERS)即設立管理委員會,以行政法人的方式,負責監管基金投資與風險控管,既能找到專業人士管理,也杜絕外在政治力介入基金操作,讓基金保持管理、投資獨立性。

做法2》將另類投資納入組合

近年來,台灣也有不少學者建議退休基金可投入另類投資,如高速公路等基礎建設,或私募基金及避險基金等。

不過,陳鵬也強調,另類投資的專業性很高,又非公開市場,資訊較不透明,因此必須搭配管理機構法人化及管理制度才可行。

最後他語重心長說,年金改革是世界各國都待解決的重大難題,非台灣獨有,當政府無力完全負擔民眾退休金來源時,民眾一定要有靠自己的決心與能力,才不怕將來會成為下流老人!

作者簡介_Smart 智富月刊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網站:Smart 自學網